數據,究竟有什麼用?

細心的你肯定發現了,數據君把公號和頭條號的名字改成了“數據簡報”。

2015年下半年的一天,三個人因為在茫茫的信息海洋裡找不到精準的數據而苦惱,所以決定創辦這個公號。創辦至今,快4個年頭的時間裡,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為大家展現數據及其背後的故事。

這期間,數據君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一個對大數據有一些瞭解的人。

這期間,我們與很多國家級會議有合作,是中國雲計算大會的媒體合作伙伴。

這期間,我們在微信、頭條號、網易號、鳳凰號等媒體平臺上的累計閱讀量有數千萬;我們很有幸,有很多人一直在默默關注我們,支持我們。

這期間,“大數據”從一個還不太為人所知的概念,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並瞭解它。

這四年來,我們每天都與數據為伴,當我們瞭解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狹隘與無知。

此次此刻,我們與手機另一端的你正在這裡討論數據究竟有什麼作用。但是,有一個數據你可曾知道?CNNIC的最新一次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共有8.29億網民。這意味著什麼?按照中國目前的人口總量,還有近6億人沒有接觸過互聯網。

我們每天被很多信息所包裹,我們以為互聯網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我們以為我們所討論的就是所有人都所需要的,都所關心的。事實上,我們以為的,並不一定是真的。

所以,如果沒有8.29億這個數據,我們都會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可能人人都是網民,中國處處都有WiFi。

事實上,數據幫我們拓展了狹隘的目光。

這是我要說的第一點,數據能讓我們的視野變得開闊起來,瞭解我們視線以外的更多情況。

第二點要說的,是數據可以幫我們認識一些事情的規律。其實古人很早就有用數據總結規律的習慣,就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相比於單純的文字描述,數據能更清晰地呈現一種規律。試想有人跟你說起以下兩種場景:

A 超市今天生意很不錯,賣了很多東西。

B 超市今天賣了300盒方便麵,其中,湯達人賣了200盒,康師傅100盒。

很明顯,B的信息量更豐富。稍加整理,你會知道,你的超市湯達人更受歡迎,是不是在下次進貨的時候側重一些?當然,這只是一天的數據,如果把超市一週、一月、一年的數據集合起來再看,是不是會有更多發現?

這只是一個例子。有人會說,經常看到“XX年XX地平均工資”之類的新聞,總感覺自己是在被平均,所以不相信數據。其實,這跟數據統計方法有關。如果數據來源可靠,那麼,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不會在平均線上,但是,總體上看,這的確能說明大家的整體情況。就像現在的平均工資,跟十年前的平均工資相比,差額的數據就能反映出現在與當年的發展情況。

所以,這種平均的數據,其實要放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之下來理解,就會更好。

接下來要說的,正是怎麼把這種平均的數據為自己所用。繼續上文中提到的超市的例子。

如果我們看到一份2018年超市發展報告,裡面提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同品種商品的銷售情況等數據,我們是不是可以跟自己的超市經營相結合?哪些商品,在什麼地域,在什麼時間更受什麼樣人的喜歡,你瞭解了這些,還怕自己的超市生意不夠好嗎?

曾經,有位深圳的朋友通過公號找到我們,他想在深圳開一家餐廳,但是不知道在哪裡開,也不知道做火鍋,還是開西餐。我們給他做了一份數據報告,把深圳不同地區人口、交通、租金、現有商戶等情況做了整體的會綜合分析,這樣一來,在哪裡、開什麼,就不會那麼茫然了。

數據越多,所得出的規律就會越接近真相。這也就是大數據的作用。反過來說,大數據也正是由你我所產生的每一條小數據彙集而成。當小數據與大數據相一致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都很好理解。當這二者不一致的時候,這相當於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我們在跟一般規律或一般情況有所區別了,如果你正做得好,那可以繼續沿用你的做法,如果你做得不好,那是不是該考慮下如何改進了。

但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信息時代,數據量大的驚人,怎麼能選擇合適的數據來給自己的決策提供參考,這已經是一門學問了。懂行的人能從紛繁複雜的數據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看熱鬧的卻只能對很多數據嗤之以鼻,笑稱其荒謬。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數據?

數據來源很重要,越是權威、一手的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越準確。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數據君也會不斷努力,爭取用更多權威、一手的數據,為大家帶來更多分析。當然,如果你對我們有任何想法,無論批評還是支持,都可以告訴我們。

當今時代,已經不是大數據自己的時代,而是大數據、小數據、全數據互動的時代,只有能不斷收集更全的數據,從大數據中找到切合自己小數據的點,數據才會釋放出更多的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今天的二條)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句話,也是一位大數據業內專家所說,與君共勉:

未來,最重要的資源是數據,而不再是土地或者石油。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