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上海這座古鎮,被譽為“江南第一橋鄉”!你去過嗎?

保護古鎮鄉村風貌,可以傳承鎮村文脈,留住歷史記憶。金澤古鎮就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的水鄉古鎮,它地處青浦區西部,位於江浙滬兩省一市的交界處,南臨太浦河,北靠澱山湖,是上海地區有名的橋鄉,享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美譽。今天,小布就帶你去領略一下橋鄉美景的獨特韻味。

詩人余光中說過“人上了橋,卻不急於趕赴對岸,反而欣賞風景起來。原來是道路,卻變成了看臺,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縱覽兩岸,還可以看看停停,從容漫步”。

金澤鎮因水而興,因橋得名,至今完好保留宋元明清七座風格獨特的古橋,是上海市郊區集眾多古橋的水鄉古鎮,也是具有江南特色的歷史文化畫廊。翻開歷史的畫卷,古鎮金澤曾有四十二橋,且橋橋有廟,廟廟有橋,在這裡,那些建築風格不同的小橋,橋廟相連,形式多樣,古香古色,千姿百態,這便是金澤古鎮之特色,也是古韻深厚之脈源。在古鎮的最南端有一個碑刻,“金澤古橋甲天下”,為著名的書畫家錢君陶先生所書。2018年,金澤古鎮正式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迎祥橋

沿著金澤小港向北,伴著白牆黑瓦,小橋人家,慢慢走進靜謐的時光畫卷裡。首先看到的是建於元代的迎祥橋。它採用磚、木、石組合結構,青石為樑柱,橋面覆貼水磨方磚,橋體無欄無階。遠觀迎祥橋,其縱向坡度和緩,整座橋體略呈弧狀,橫跨水面宛如長虹臥江,頗為輕巧。每當夜晚月亮升起之時,在這裡可欣賞到“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勝景。

如意橋

迎祥橋向北走約50米,便來了始建於元代的如意橋。橋南原有一座祖師廟。故又稱祖師橋。如意橋橋體為單孔石橋,由打鑿整齊的花崗石砌成,是金澤現存古橋中保存的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橋。此刻站在橋上,小雨已停,看著橋旁的綠草在雨水的滋潤下顯得青亮耀眼。走下如意橋,遠觀之,其橫跨東勝港口,與金澤小港並行而立。

放生橋

過了如意橋,便來到放生橋,此橋始建於明代,因橋下為放生河,故為放生橋。橋的西側有一對橋聯:“水出灣潭通秀氣,橋連如意接康衢”。整座橋用青石和花崗岩混合建造,質地較堅,顯現出古樸典雅的特徵。

普濟橋

建於宋代的它,橋體材料全是紫砂石,呈紫褐色。整座橋面被溫潤細雨安撫過後顯得溼潤光滑,歷史的印記清晰可見。走下橋階,細看橋壁上,青草掙扎的向外溢出;遠眺整座橋,其形如月牙,質感厚重敦實。

天皇橋

始建於明代的它為三孔連拱石橋,由青石和花崗石混砌建成。橋體中間有“寶幡”、“蓮座”等多種佛教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橋拱倒影碧水,虛實相接,恰似一圓形,宛如滿月,美不勝收。

萬安橋

看過清代的三孔石拱橋天皇閣橋,沿下塘街向北,一座具有明顯宋代風格的石拱橋就出現在眼前了,它就是萬安橋。整座古橋用材大部分是青石,與普濟橋結構、造型和用石基本相同。《金澤志》中有諺雲:“四十二虹橋,萬安為首”,可以看出萬安橋是金澤所有古橋中歷史最悠久,橋型最雄偉的一座。

林老橋

這座掩映在枯枝中的石橋則是林老橋,建於元代,是單孔青石拱橋,橋面青石十分光滑,顯得古樸典雅,臺階上滿是歲月的記憶。

一路走完這七座橋,看看停停,從容漫步,從霏霏細雨中走進濛濛陽光裡,此刻駐足停留,想象著在落雨的時光裡,似乎多了一份柔美,一份寧靜,細雨打在橋石墩上發出清脆聲響,雨水洗刷著橋面,似乎要衝走歷史風雨中浸漫著歲月的滄桑與塵埃。想象著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裡,橋面鍍上金黃的色彩,綻放著明亮的笑容,引人駐足觀賞,與之邂逅。

讀橋,橋亦在讀你,它在這裡等你,陪你一起欣賞歲月的畫卷,不見不散。

金澤古鎮旅遊小貼士

交通:位於青浦區西南部,自駕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均可到達

1、自駕:市區--延安路高架--G50滬渝高速公路--金澤出口下。

2、公共交通:乘上太定班線(上海體育館--太陽島)滬青專線、至青浦區青浦鎮然後再轉乘青金線(青浦汽車站--金澤)。上朱線(西區汽車站--朱家角),至青浦區朱家角鎮然後再轉乘青金線(青浦汽車站--金澤)。另外滬青高速專線,滬朱高速專線,更可縮短出行時間。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