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排名再度下滑,亞洲40強就將被淘汰?青訓不足終是禍根

FIFA最近一次在世界比賽日後,根據各國積分情況給出了新的排名,目前中國依舊在亞洲的第八位,但是總榜中,卻下滑的兩位,來到了第74的位置。但客觀來說,因為之前的國際賽事中,中國本土舉行的中國杯比賽國足吃到了雙敗,現在亞洲的後備球隊已經在追趕的路上,如果不能夠有好的發揮,在後續的賽事中,再創佳績,將意味很有可能會在世界盃的亞洲40強就遭遇淘汰。


首先來說,在國足現在的環境中,疲軟之勢已經體現,亞洲盃經歷了失敗之後,裡皮選擇了離任,不在繼續執教,而中國足協也深知這個老人對於中國足壇的影響,所以在不斷地努力進行挽留,甚至想到了通過由卡帥的上任來搭起溝通裡皮的橋樑。但顯然這個臨時主帥的水平遠不如自己的老師,戰術單一,換人不能起到重要作用,臨時主帥的位置很有可能不保。

現在足協急需應對的問題,依舊在於主帥,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來為球隊指明方向,那麼在未來的征程中,只會一次又一次地讓球迷失望。


國足的出線,一直以來都是在靠著運氣,面對弱隊,能夠有的發揮也只是常規水平,戰強隊甚至和自己實力相差不遠的球隊,就會出現被限制,被壓制的情況。主要原因不是實力不夠,而是球隊中的主力都處於大齡階段,在體力的儲備上,總會和充滿年輕球員的隊伍有差距,也因此,在面對對方的一次次衝擊時,後防線會顯現出不足之處。


這是青訓不足最深刻的體現!不難發現,一些強大的國家隊,他們對於青訓的關注程度是會比聯賽還要高。在他們國家的聯賽俱樂部中,每家都會有自己的青訓營,不僅如此,各青訓營之間的聯繫也非常緊密。因此,但我們看到許多球員的履歷時,他們的青訓出身,往往都不是現在效力的球隊,在有充足的年輕球員之後,聯賽的活力也大大加強,從而為自己的品牌效應,樹立了更長久的影響力。


但在中國,青訓是美稱,其實就是從體校中,招一些身體素質不錯,但球商有限的所謂“人才”,進行一段時間的培養,就放上球場進行征戰,表現好就留下,表現差就下放就開除,讓球員自尋出路。


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文化教育,國外的一些青訓,他們在訓練球員的同時,對於隊員的文化要求也很高,同時他們也會尊重球員自己的選擇,所以他們的青訓營,培養出來的並不只是能夠征戰比賽的優秀球員,還有裁判,還有第四官員,還有教練,分析師。在中國,你有聽說過某位裁判是出自青訓嗎?


制度原因,所以中國的足協更像是一所官方機構,但實際上在一些足球強國,他們的足協是民辦機構,他們的奮鬥目標是利益,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聯賽知名度,從而可以有更多的轉播權出售獲利。需要同時兼具的是商人的頭腦和球員的能力。


媒體人吐槽中國的足協是一群不懂球的人,在指揮和球隊的方向。事實如此,改變又將從何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