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0-12歲家長指南

源今年已經8歲了,源媽和源爸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的培養。

目前,小學二級的源,已經可以獨立完成注音版的《成語故事》、《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籍的閱讀。每天睡前,獨立閱讀20分鐘。

結合我們在養育源的過程中,根據一些閱讀啟蒙專家的意見,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源媽整理了一份0-12歲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指南,分享給大家。

第一,0-1歲階段

這個階段的嬰兒,他們會認為書,是玩具和食物的一種。他們最喜歡的動作是啃書、撕書,隨著月齡的長大,他們會慢慢的識別圖片和故事的關係。

0-3個月的寶寶,因為孩子的頭還沒有能夠豎直,視角範圍也是相當有限的。家長們可以念一些有節奏的童謠、唐詩給孩子聽,刺激孩子的聽覺發育和語言能力發育。

3-6月的寶寶,視覺發育還分不清楚顏色、分辨率也不高,這個階段親子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行早期視覺刺激。

6-9個月的寶寶,這個階段寶寶已經能夠坐起來,可以鍛鍊寶寶拿書、扔書、看書的能力,主要以簡單一些的線條、圖形,以感受式閱讀為主;

9-12個月的寶寶,基本能夠拿得起書了。如果給他們講故事,他們已經能夠意識到故事和圖畫有關係,而且對書中的奶瓶、衣物、玩具、食物、人物面孔等,和他們生活有關係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在孩子一歲以前,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書籍在他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中藏有趣的繪畫、有趣的故事 ,還有好玩的物品和東西。

所以,這個階段 ,我們可以給選擇一些簡單的數字、圖形、物體等書,以及有韻律的童謠給孩子,為孩子學說話做好準備。

另外,關於閱讀的時長,家長也不要急於求成,要根據嬰兒注意力發展特點,每次達到五分鐘的就已經足夠了。


第二、1-2歲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繪本的選擇有了自己的喜好。

他們更喜歡有動物的書,喜歡那些可以當成玩具的立體書,洞洞書,對物體、故事之間的對應關係,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邏輯思維已經開始萌芽。

另外,他們還能夠知道書籍是由有頁碼、文字、圖像,等等組成的。

這個階段,家長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的重點,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引導寶寶說出繪本中的角色,以及繪本中的物品、和故事的主要內容。

推薦書籍建議:簡單的卡片書(包含家中常見的冰箱,電視、汽車、足球、洗衣機等物品,以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媽等等人物,和常見的蔬菜、瓜果蔬菜等書籍)。

近年來,還出版了一些結合孩子觸覺發育的書,比如《小雞球球觸感玩具書》,也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僅可以讀,還可以摸和玩。


第三,2-3歲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發展以視覺為主、多感官共同合作的閱讀。

從2歲以後,寶寶的手指的精細運動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大多數已經會用手指捻書頁,雙手拿書。

他們已經能夠理解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在家長的提示下,能將聽到的故事與相應的圖畫相聯繫起來,理解簡單的情節,自己看圖時,能夠指認相應的物品,並說出簡單的情節 。

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求家長反覆的講同一個故事,不厭其煩。另外,他們也能夠繪本內容進行復述。

這個階段,家長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3歲以前的繪本選擇,主要是結合生活習慣的培養,類似《大衛不可以》、《好餓的毛毛蟲》、《我會穿衣服》、《小威向前衝》等等,與生活培養、行為習慣約束等故事。


第四,3-4歲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上了幼兒園,每天都可以聽幼兒園老師講故事,也逐漸的融入了集體生活之中。

這一個階段,還是以親子閱讀為主。另外,可以主動引導孩子關注文字 ,還可以用繪本故事,進行角色扮演,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充分理解故事情節。

繪本推薦,可以選擇一些畫面豐富有趣,色彩鮮豔,故事情節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繪本,比如《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你看起來很好吃》、《猜猜我有多愛你》。《牙醫怕怕,鱷魚怕怕》。

我記得,源在讀《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笑得滿床打滾,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說起屁屎尿,就特別的興奮。源還和爸爸,在幼兒園一起表演《牙醫怕怕,鱷魚怕怕》,源演牙醫,爸爸演鱷魚。我給他們拍的視頻,變成了一段珍貴的回憶。

第五,4-6歲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親子閱讀之外,他們已經能夠進行獨立的繪本閱讀,能夠按照圖畫中的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

我經常會問源,這個小熊在幹嘛呀。他就會說,這個小熊自己出去外面玩,他迷路了。

如果家長經常對著繪本引導孩子講述內容,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飛速的發展,也為將來孩子看圖說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在孩子4歲以後,有些孩子的文字敏感期已經來臨。家長做親子閱讀時,可以對著文字逐字點讀給孩子聽。慢慢的,部分孩子就能夠認識很多的字。

提高孩子的識字量,最好的辦法是從閱讀中的場景去認識,又有趣,又毫不費勁,日積月累,孩子的識字量能夠得到很快的提高。在小學一,二年級,就會形成一個很明顯的分水嶺。

閱讀時間:根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特點,10-15分鐘為宜。如果一個孩子單次閱讀30分鐘,這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是非常高的。

推薦的繪本有,《不一樣的卡梅拉》、《一園青菜成了精》、《小豬佩奇》等等,有趣又充滿幻想、還有生活場景的書籍做親子閱讀。

第六,6-10歲階段。

這一個階段 ,家長要慢慢地培養孩子,從繪本逐步過渡到文字閱讀能力的階段。

孩子開始進入小學,學習了拼音,在學前的閱讀習慣培養的基本上,部分孩子已經認識了一部分的文字。

從孩子七歲,二年級開始,就可以給孩子選擇注音版的故事類書籍。一來,可以鞏固孩子的拼音拼讀能力,二來,可以增加給孩子獨立閱讀,掃除識字量少的障礙。

這一個階段 ,可以選擇的書籍有《上下五千年》、《成語故事》、《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等篇幅短、又獨立成篇的故事,慢慢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

剛開始孩子可能對於很多字不認識,對於閱讀有畏難情緒,我們可以慢慢從一句話開始 ,一個小段落開始朗讀,慢慢的孩子能夠閱讀的段落越來越多,他們對於自己的閱讀能力,就會越來越有信心。

第七,10-12歲。

10歲的孩子,基本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純文本的書籍的能力了。

這個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到圖書館、書店,給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愛上閱讀,閱讀的都是健康、有營養的書籍,都不是一件壞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多閱讀科普、文學、歷史等各領域的書籍,也可以讓孩子閱讀經典有趣的小說,比如《哈利波特》,《平凡的世界》以及中外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等大部頭了。

一旦孩子愛上閱讀,被精彩的內容所吸引,他們就會進入沉浸式閱讀,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每一個孩子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由於家庭習慣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的不同,每個孩子閱讀能力在實際的年齡段中,並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有些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得快一些,比如,有些孩子7歲就能夠閱讀純文字的大部頭,有些孩子還在閱讀繪本階段 。

對於不同孩子的差異性,家長都不需要太擔心和焦慮。也不要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只要自己的孩子愛閱讀,慢慢的進步,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

這是我在這8年來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的一些體會,和經驗之談。您覺得對您有幫助嗎?

歡迎點贊、留言、轉發、分享,幫助到更多的家庭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