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相聲(四十四)- 相聲段子首先是產業

相聲段子首先是產業

解放前張壽臣“頂瓜”袁文會,解放後他為什麼“頂瓜”趙佩茹呢?原來,袁文會這個大惡霸又“復活”了,慶雲雜耍館解放後改名為共和戲院。在這個戲院,上演 了曲藝演員們自編自演的一出反串戲,戲名叫《槍斃袁文會》,袁文會由趙佩茹扮演,因趙佩茹表演真實,活靈活現,所以演員們開玩笑,說張壽臣看見這個“趙佩 茹”就怕。

在當時,張壽臣高度評價《槍斃袁文會》這出反串戲,認為相聲演員就應該緊跟形勢,多出新。繁榮創作就是為相聲添產業,而且,每個相聲演員都要重視自己的產業。

何為產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土地、房屋等財產,如家產;二是指各種生產事業。毋庸置疑,相聲產業完全符合第二種解釋。相聲的創作就是一種特殊的生產;相 聲作品就是產品;演員的表演就是銷售;觀眾的觀看就是購買。一個是“供給”,一個是“需求”,供求關係成立,難道相聲不是產業嗎?

但,相聲伊始,也就是張三祿開始“撂地”時,到“窮不怕”朱少文、阿彥濤、沈春和時,乃至到了徐有祿、範有緣、恩緒、馮崑志……這一代,包括同是“撂 地”,也很有名氣,可是沒有叩門兒的藝人,如處妙高、粉子顏、馬子、韓麻子、孫醜子等,那個時期,靠說相聲為生的藝人只有20人上下。因此,我說此時的相 聲還不能被稱為“產業”。

我有個觀點,就是自“相聲八德”這一代藝人出現,即:玉德龍、焦德海、李德鍚、馬德祿、張德泉、盧德俊、周德山、劉德志以及陳子貞、郭瑞林、華德茂(即華 子元,恩緒的徒弟)吉坪三等,相聲產業就已初步形成。我所以這樣認為,因為,這一代藝人明顯增多,已知有師承關係的就有50多人。而諸如王致文、存聞子、 英瑞、牛順子、瑞貴等未拜師“撂地”說相聲的藝人則不計其數。這一代藝人中,能創作者眾多,因此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相聲作品。

既然相聲是產業,就應該總結、重視歷代相聲藝人不斷“添產業”的過程,並永遠記住他們:

張三祿“撂地”,不但說一些笑話,還說了《九頭案》(又名《九頭十三案》)、《賊鬼奪刀》等。而這兩個單口段子,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笑話和發生的案件加工而成。尤其是《賊鬼奪刀》,已成為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精品。

朱少文不但創作了“畫鍋”用白沙撒字的“園粘兒”方法,更是有著不凡的演技和創作才能,他創作的單口相聲有《字像》、《得勝圖》等;對口相聲《大保鏢》、《黃鶴樓》、《四字聯音》等;太平歌詞《堆兒兵做夢》、《京戲名》等,合計多達近30個。

與朱少文同一代的阿彥濤,其代表曲目有《鬚子論》、《碩二爺跑車》、《宋金剛押寶》、《解學士》、《一字笑話》等。其中《鬚子論》為他所創作,其他則是根據民間傳說或是將話本小說或評書曲目中的部分章節整理成文。

與朱少文同一代的沈春和因為先期是評書藝人,所以,他將原是評書曲目的部分情節,整理成單口相聲《康熙私訪月明樓》、《古董王》、《君臣鬥》、《吳三亥抗糧》等。

到了下一代,則出現了許多很有影響的相聲段子,如《大人來了》、《古文會》、《鈴鐺譜》、《扒馬褂》、《十遍安》、《福壽全》、《丁甲山》、《八大吉 祥》、《八不咧》、《反七口》、《六口人》、《天王廟》、《光棍自嘆》……但,除了知道《八貓圖》、《八大改行》、《賣五器》等段子為鍾子良創作之外,遺 憾的是許多很優秀的段子,已無從得知其作者。

從相聲作品方面來看,以上的藝人為相聲產業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相聲界行內認可的第三代藝人,也就是“相聲八德”這一代開始,作品即大批出現。李德鍚、華子元、張壽臣、常寶堃、侯寶林等,皆為創作的佼佼者。

無論是哪一位藝人,凡是在解放前創作的段子均被稱為“傳統段子”。那麼到底有多少個傳統段子呢?我曾向多位老藝人請教,並查詢有關資料,卻難以知道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我相信不會少於1000段。

實在遺憾,這麼多的段子有多少能知道其作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