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原來男人比女人更害怕!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01

Allen是我的朋友,我認識他幾年了,看著他忙亂亂地結婚,忙亂亂地生兒子,又忙亂亂地搬去了深圳,從神采奕奕的陽光少年,變成了髮短心長的穩重中年。大家都忙,漸漸地表達我們深厚友誼的方式,就是偶爾在朋友圈裡點個贊。

前一陣子,他點讚的時候,給我留言:回頭找你吃飯。我沒當回事,他常來上海,哪次也沒功夫跟我吃飯。

沒過一星期,他就給我打電話:“姐,我在上海,你什麼時候方便?我沒事兒,想跟你聊聊天?”

他在郊區,為了不讓我奔波,已經查好地鐵,一個半小時能過來浦東,我說:“你直接來家吧,家常便飯,講話自在。”

他說:“好,我順便也看看孩子們。”

掛了電話,我心裡一陣打鼓。那些順便來看你的人,都一定是特地來的;那些沒事來聊天的人,都一定是有話要說的。

Allen來的時候,很周到地提著一籃水果,還買了兩個大如手掌的棒棒糖。孩子們都很容易被收買的,馬上眉開眼笑地說:“Allen叔叔我記得你哦。”

其實,離上次見面也有三年了。有時候謊言是一種讓人皆大歡喜的溫暖,何必戳穿?

Allen一面切著水果,一面回答著孩子千奇古怪的問題,讓她們笑著圍他轉。

我還記得他穿著白體恤,神閒氣定地坐在桌子邊兒等吃飯的樣子,原來,這世界上最有用的大學叫婚姻。

02

吃完飯,我的先生給孩子們做功課,我和Allen吃著紅心柚,終於可以“聊天”。

他說:“姐,子覓六歲了,這些年,你養二胎,你覺得,你究竟失去了什麼?”

“嗯?”我怔了一下,“這個問題沒有想過。你們要想生老二啊?”

“我們雖然還沒有正式討論,但今年,萌萌的閨蜜,有兩個生了,一個懷孕。二胎儼然已經成了日常話題。

萌萌一會兒說:“當初花那麼多心思買的小孩衣服,一次就得送人,太可惜了。”一會兒又說,“我不能兩次在同一個地方絆倒,誰愛生誰生,我不生”。

這幾年,女權強進,女性解放,多少女人,變成了鬥士。二胎成了導火索,只要沾邊兒,馬上就杏眼圓睜,柳眉倒豎地喊:“誰讓我生二胎,我跟誰急。”孩子還沒有生,女人自己先崩潰了。

事實上,那些拼命抵禦著二胎的女人,最大的心魔根本就是自己。反應多強烈,自己就有多掙扎。不生,錯過了可能會終生遺憾;生,疲憊到極限,崩潰成碎片。

我說:“現在有很多二手媽媽群,小孩的衣服忒好賣……”看到他的臉,我自動閉了嘴,這不是他需要的解決方案,我問:“你想要老二麼?”

Allen有點頹廢地說:“我想過了,我不想。我怕給不了她們更好的生活。”

我說:“你們有房子,萌萌是國企,工資不多,可穩定有保障,害怕什麼?”

他說:“錢是一個問題,可我媽上年紀了,看老大已經很吃力了。家裡要有倆,我得更拼命工作。我怕她也要更付出,萬一崩了,無法彌補。”

03

平常,我們總是聽見女人在抱怨。其實,我看了一個關於“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男人比女人更抗拒生二胎。

如果把經濟壓力,工作事業難以平衡和處理家庭關係壓力,三個主要理由加起來,有51.12%的女人不想生二胎,卻有70.14%男人不想生二胎。

原來那個坐在旁邊默默不出聲的男人,才是二胎焦慮症最深度的患者。

而其中47.35%的男人的顧慮,都是家庭經濟壓力,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在今天絕大多數家庭中,還是男人賺錢,女人管家的模式。縱然在很多家庭中,女人的收入已經能夠跟男人比肩,但在家庭觀念中,慣性還是讓大家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男人的收入是支柱,女人的收入是補貼。女人不行了,還能回家粗茶淡飯,男人不行了,家就垮了,轟然而亂。

我說:“一胎是必需品,二胎是奢侈品,不想生就不生,何必糾結?”

他把頭垂得更低了,臉跟紅心柚差不多的顏色:“我不敢說。”

男人的幸福來自於女人的滿意度,讓男人承認自己沒有能力讓女人滿意,是最高級別的內傷。所以男人能說出來最真心的情話是,“這輩子你跟我吃了不少苦……”

這些年,Allen手腳並用,混到中層,看著挺風光,可他從不回家講他的如履薄冰。在外被打得如喪家之犬,就是為了在家能當一會兒頂天立地的英雄。

可他不明白的是,女人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男人的硬撐。多少婚姻的死因,並不是愛情消亡,而是兩個人雙雙渴死在,對方的深愛裡。

我說:“這才是你想問的問題,生了二胎,女人究竟能撐到什麼地步,婚姻才不會垮掉,對麼?”

04

世上走得最快的就是時間,轉眼大女兒思迪9歲了,小女兒子覓6歲了,出門不僅不需要我再抱著、扛著、推著,她們可以跟著我,還能幫我拎東西、看位置、排隊加跑腿兒;吃飯睡覺喝水穿衣,不再需要我在後面跟著督促,還能幫我擺桌子,收碗,擇菜,打雞蛋;生病的次數也少了,偶然感冒發燒,自己就扛過去了。

縱然我們還是要陪讀寫作業,可當事人雙方,都明瞭規矩。這一年多,家裡氣氛明顯和諧,我大吼大叫的時間少多了,大多時候,都是在一起其樂融融。

當孩子們真正大起來,當媽有的,不僅僅是省了力氣的欣慰,看著她們日益玲瓏起來的背影,我心中全是感慨,這才沒幾年,怎麼就長大了?

再轉頭再看,當年她們小時候,我帶孩子,天天日日那些無法忍受的痛苦,事情還在,但疼痛卻沒了。

生了孩子的女人,哪個媽媽不是超人?幾年不睡好覺,幾年不吃熱飯,一心幾用,應付過那麼多無法想象,更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狀態,之後才相信,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而我自己,是有一切可能的。

如果一定要我說,當了媽,有了二胎的痛苦,我覺得並不是身體上的折磨和疲憊,而是永遠都要待機,手腳並用,無休無止地付出,卻沒有換取相應沉重的成就感。

“我今天簽了項目合同”;“我今天做了人員任命”;“我今天接待了10個顧客”;“我今天……換了幾次尿布。”

成就感來自於社會定義,來自於家人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事實上,最重要的成就感,卻來自於媽媽們的自己評定。

無論職業還是全職媽媽,每個媽媽們都在某個時刻,一本正經地算過一筆帳:看孩子,時薪80元;輔導孩子英語,時薪200元;打掃衛生做家務,時薪40元……我每月至少給家裡省兩萬啊。媽媽們算的不是錢,是價值;可為什麼要算,就是因為底氣不足啊。

幾年前,我買了一瓶綠色醬油,很貴且寡淡如水。盧先生說:“這品質,這價格……”

就為這一句話,我拼命地喊:“我管家,管孩子,24小時不停歇,就算這瓶醬油買貴了,你在家手指頭不抬一下,你憑什麼說我?”

今年,我買了一瓶意大利黑醋,很貴也寡淡,盧先生又說:“這品質,這價格……”

我說:“貴在嘗試嘛。”為了避免那瓶醋杵在廚房裡,給我們添堵,轉天我就送給助理了。

都是家裡醬油醋的事兒,改變的並不是我們容錯的金額,更不是丈夫的看法,而是我面對人生的角度。

05

我記不得是雨果還是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一句話類似:最大的幸福,是在上樓的時候。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這個男人去看望自己的愛人的時候,最歡愉,最激動,最亢奮的時刻,其實並不是相擁入懷的溫香軟玉,而是知道愛人住在頂樓,三步併成兩步往上跳的嚮往和期待。

人的主觀是一種自帶放大性質的加速器,無論是幸福還是焦慮。

今天,在我有上萬個讀者的群裡,大多數都是媽媽,而且很大一部分二胎媽媽,當我跟超過100個二胎媽媽交流之後,我才發現,關於無論是生二胎,還是結婚是一樣的,最焦慮和痛苦的時候,是在做出決定之前,而生二胎,最大的疲憊和無奈,是在有了孩子的前三年。

二胎是一種並不是每個人需要的選擇,壓力是外人投射到自己,然後自己轉動了閥門。

想要生,與其有力氣哭訴帶娃的苦,還不如對家庭和老公,做出規劃和要求;

不要生,不需要整日拖著機關槍掃射,彷彿天下人都在施加壓力。

今天,無論女人還是男人,和大清比起來,都有一個根本的區別,我們可以選擇,只是要看有沒有勇氣和底氣。

生是一個抉擇,不生也是一個抉擇,生不生都好,而最自我損耗的是,面對人生,不敢做出決定的糾結。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新書《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正在熱賣。個人公眾號:盧璐說 (lulu_blog),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微博@盧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