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明式傢俱收藏名家柯惕思造訪兩木

柯惕思(Curtis Evarts),美國人,專事中國傳統傢俱的研究、收藏和經營已20多年之久。1990年-1996年,曾擔任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館長。1997年起移居臺北,曾協助國立歷史博物館策劃臺灣首次明清古典傢俱收藏展。目前旅居上海,經營“善居”中國古典傢俱行,研究、著述、講演、鑑定古傢俱。柯氏的收藏品味,可視為一個西方人和東方相遇後其哲學與審美的融匯。

林銳群,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十大仙作年度人物、「兩木」家居創始人,出生於木雕藝術世家,林氏家族第五代傳承人,從小師承父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在延續傳統精髓、秉承傳統傢俱榫卯結構基礎之上,近十幾年來反覆研習思考中式傢俱,以人文需求和當代審美視角塑造中式生活美學。

2018年12月14日,明式傢俱收藏名家柯惕思先生蒞臨兩木,就中國傳統傢俱和中式生活美學,與兩木創始人林銳群先生熱情探討相聊甚歡。柯惕思先生是一位標準的“中國通”,全程以清晰且縝密的普通話表達自己對中式傢俱以及林銳群作品的觀點和指導意見,感謝柯惕思先生非常寶貴的專業指導!



林銳群先生與柯惕思先生可說頗有緣分,兩人在2014年於一次拍賣會上結識,相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專長涉獵,迅速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感情,一到兩木,柯惕思先生饒有興致的為隨行人員介紹他與林銳群及林氏家族的淵源故事。


《鑲掐絲琺琅託泥圈椅》為林銳群先生首創的代表作,一經面世便受到眾多愛好者和同行們的青睞,柯惕思先生對於將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與中式傢俱的結合,非常欣賞,並以此鼓勵晚輩在中式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技藝傳承方面繼續努力。



有別於明式傢俱,清式傢俱多為繁複及華貴的技藝表現,僅僅一張《描金萬福紋扶手椅》需耗時6個多月才能完成。柯惕思先生對傳統描金技藝興趣盎然,與作者林銳群對大漆、描金等方面的專業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眾所周知,除了傢俱,柯惕思先生對中式傳統文化涉獵甚廣,對傢俱靠背板上鑲嵌的一塊小小的玉石也很有研究,從其成色、雕刻圖案、題材寓意等,給出了溯源觀點。


得益於二位早就相識的緣故,柯惕思先生也一直在關注著林銳群先生的作品,對於林銳群所設計的當代中式座椅《詠扇》休閒椅,柯惕思先生覺得精髓和立據依然是傳統傢俱的榫卯魅力,通過點線面的手法,將中式韻味含蓄內斂的傳遞出來。


關於傳承和創新,外國人和中國人的觀點既有求同,也有存異,這與每個民族的歷史淵源不可分割,中國人對於傢俱的登峰造極,在柯惕思先生眼裡,還有著非常悠遠的生命期,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將傳承做到極致,而又能接合當代做出一些創新,是中式傢俱設計師們共同的目標。


在看了林銳群所設計製作的眾多中式坐具後,柯惕思先生毫無保留的將他對明式傢俱、清式傢俱、甚至當代一些創新傢俱的認知,簡單明瞭地形容為椅子最難做,因為它幾乎集合了所有我們審美上的盲點,從各個方面和角度去思考,才能做好傢俱。



柯惕思先生對任何細節都會仔細的推敲和詢問,這件林銳群先生設計製作的《枯禪》方角禪椅,在傳統型制基礎上,將圓材變為方材,整個禪椅的表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那種“鈍”意,讓柯惕思先生很是喜歡。


2014年,林銳群先生與其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先生拍下了一張黃花梨架子床,歷時4年多時間,1:1復刻出這張《六柱十字海棠紋架子床》,柯惕思先生對於林氏家族在收藏以及研製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多建設性的意見,同時也分享了很多關於自己的收藏故事。


有一些傢俱的型制有別於常式,就像這對《頂抽屜架格櫃》,為什麼會在頂上設抽屜,柯惕思先生就古人的生活習慣以及審美意趣,和作者林銳群現場討論起來。甚至包括傢俱上面所用的銅件,柯惕思先生也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不僅僅是傢俱,近幾年來林銳群先生圍繞“中式美學”設計研發了眾多文玩雅件,並結合當代人文情趣以及生活習性,將諸如百寶嵌、大漆、戧金、工筆彩繪等傳統技藝與之相合,這些器物的呈現,讓柯惕思先生愛不釋手,詳細詢問了關於鑲嵌、古法擦漆等技藝方面的知識,再次鼓勵林銳群先生多設計多製作精美的文玩雅件,逐漸釐清“中式生活美學”在當代復甦發揚的生活軌跡。



後記:在整個參觀交流過程中,柯惕思先生用非常清晰的漢語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常常透露出美國人那種天然的幽默感,論點論據形象活潑,知識面廣泛且很專注,幾個小時下來眾人收穫頗多。感謝柯惕思先生知無不言慷慨賜教,願先生安好,常來聚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