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足球職業經理人李虹直言中國足球太浮躁?原因幾何?

中國足球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這是每一個關注中國足球的人都思考過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國足球給大眾的印象是成績差、技術差、態度差。

筆者也曾對中國足球人口基數少,青訓體系不完善,職業化運營產生過憂慮,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近日,在香港衛視一檔訪談節目中,李虹直指中國足球的最大問題:浮躁、急功近利。她曾出任中超公司副總經理、深圳市足球俱樂部及深圳人人足球俱樂部總經理,有著十幾年職業足球管理經驗。她的切身體會或許正是目前中國足球職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李虹直言,不少俱樂部的青訓系統還停留在表面文章,缺乏系統、耐心和紮實的打造。2018年開始,足協大幅提升了對俱樂部青訓建設的要求,對於入不敷出的中乙俱樂部無疑增加不小的負擔。2019年初,數家中乙俱樂部退出職業聯賽,在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之下,這也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中乙聯賽作為基礎級別的職業聯賽,各俱樂部的處境或許更能反映目前中國職業足球的真實狀況。

近十年來中超聯賽逐漸火熱,中國職業聯賽也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不可否認,部分企業並非以盈利為目的來經營球隊,但也不乏真正熱衷足球,用心經營足球的投資人。對於有長遠規劃的俱樂部而言,可持續經營是生存之本,也就是說俱樂部要有持續的效益產出。足球作為一個很好的城市名片,企業投資球隊能夠得到當地政府及民眾的支持,對企業本身而言,這也是一種效益。不過,這種效益並不可能長久產出。俱樂部要長遠發展,仍需圍繞球隊本身來尋求突破。

從中國職業聯賽的整個大環境來看,球隊能夠產生的價值其實十分有限。對比運營成熟的歐洲五大聯賽,俱樂部的收入主要來自轉播、商業收入、比賽日三個方面,其中豪門俱樂部轉播和商業贊助佔大頭,均超過總收入的40%。但在中國這個看似巨大的足球市場中,俱樂部從這三個方面得到的利益十分有限。

2016賽季中超收入創下紀錄,但伴隨著水漲船高的還有俱樂部的支出。對比之下,收入上的大幅提升視乎並不能讓人感到興奮。當賽季,中超球隊平均分紅只有6000萬元;市場行為的商業贊助泛善可陳;中超球市看上去十分熱鬧,但球迷文化並不濃厚。從各俱樂部的衍生品銷售情況來看,願意為俱樂部這類產品買單的球迷並不算很多。在球票收入方面,2017年,作為球市火爆的天河體育場,廣州恆大主場門票收入僅為4700萬/年。可想而知,上座率並不高的中甲、中乙等次級聯賽,球票收入方面就更加微薄了。

從投資人的角度,在常規運營不能產生效益的情況下,通過不斷加大投入來製造短期轟動效應視乎是唯一的方式,這也許就是俱樂部表現出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最根本原因。而體量較小、跟不上節奏的企業則在金元足球的浪潮下愈發艱難。急功近利帶來的後果也十分明顯,2016賽季中超16傢俱樂部總收入為70.82億元,總投入卻為110.14億元,中超整體虧損接近40億!繁華的背後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另外,李虹還表示,球迷和媒體將成績看得太重,一場比賽就喊主教練下課,讓俱樂部苦不堪言,在她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見到連續三年續約的主教練很少。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就在近期亞冠聯賽山東魯能對陣衛冕冠軍鹿島鹿角的比賽中,球隊4分鐘連丟兩球后,網上立刻出現了讓土帥李霄鵬下課的聲音,而當佩萊梅開二度將比分扳平之後,這些聲音又沉寂了下去。這也是中國足球浮躁的現象之一。

文章至此,中國足球的浮躁、急功近利逐漸明朗,是問題,但似乎更是一種無奈。也許對於中國足球而言,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積澱,也需要投資人、球迷、媒體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用更多的耐心去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