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十九)把“錢”“權”分開,這事兒區塊鏈估計能幹

市場經濟是信任經濟,想建立良好的法治市場經濟秩序,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信任體系的建設是關鍵工程。

官員腐敗、市場上假藥偽劣產品大行其道、社會階層衝突加劇等現象,背後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信任機制的缺失不容小覷。

假如官員的決策、執法、立法和司法等公務行為與個人日常的財務行為等都被納入區塊鏈記賬範疇,立足於唯一的數字ID,諸如帶病提拔、作奸犯科、濫用職權、貪汙受賄等為公眾所厭惡的行為,將在信息公開、每逢提拔晉升必須履行區塊鏈合法合規審計評估程序與一經發現就依法依規嚴厲查處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為,如果把整個公務系統的黨務、政務、軍務、紀檢監察、司法等的公務行為都可以記錄下來的話,輔之以搜索引擎、大數據分析、AI等先進技術,是可以進行前所未有的賬單式分析的。在一個體制動員能力強大的國度,比如我國,這並非不可能。

一旦這個大帳本建成了,不用每天去搞監測,只需在入職、提拔晉升、離退休三個主要環節進行定期的基於區塊鏈賬本的人工智能調查研究,就能對一個人的情況有精確評估。當然,作為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的一種博弈妥協,只要你不吃國家財政、不從事與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相關的工作,就不需要進行具體到ID的定期合法合規審計評估了,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權。

在我們每個人的隱私權都能夠得到很好地保護保障的大前提下,自此,每個人一出生就面臨兩個當下看起來不怎麼艱難的選擇:當公務員就得以隱私權為代價,當社會人、市場人就可以留住隱私權,逍遙於白山黑水之間。這個是不是聽起來很美啊!

區塊鏈為上層建築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治理辦法,依託基於高度集成的高智能區塊鏈信息技術體系(區塊鏈、大數據、AI、搜索引擎等),在政府(大政府概念)與市場、社會之間劃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邊界”,把無數官員、學者經年討論的政府、市場界限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有了這道邊界,有了讓這道邊界帶電長牙的鏈上定期評估系統等機制,誰敢亂來呢?之前敢亂來,是因為自己單位的帳要麼不做、要麼作假,都是自己說了算,反正別人不知道,即便知道了沒有帳也沒法子。這下子,自己成了行走的數字人,凡是涉及公務的言行舉止都被各種電子紀要、賬單與輔助設備捕捉記錄上鍊了,想做賬、想做假賬的空間完全沒有了,這就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腐敗土壤”因人貪婪劣根性存在而自古以來皆無法清除的總根子。

黃仁宇老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講我國曆史上有“數目管理”能力不足的缺陷,這下子徹底補上短板了,不僅有帳,而且還是分佈式存儲、全記錄、可查詢、可驗證、定期智能輸出合法合規審計報告的“去中心化”賬本,不需要人的介入,人人皆可通過手機隨意瀏覽觀看乃至質疑,增加了社會公信力。

不僅如此,這道“邊界”還把官員、商人的手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不能私下“握手”甚至“勾肩搭背”了。因為官員的公務行為全部被記賬且公開可查詢,一般而言,沒有誰敢去招惹公眾質疑、承受公眾壓力的,除非不想幹了。這導致,官員不敢亂伸手了,市場的手伸過來也不會得到任何違法違規承諾了,兩隻手即便出於工作需要握到一起,也是很清爽的,能夠達到“親情”境界的。

於是“錢”和“權”也就自然而然地分開了,因為以往可以勾搭到一起的土壤被分佈式賬本掃地出門,再沒市場了。

這一招,不止用在宏觀層面有效果,估計也會應用到企業層面。

儘管未來企業的形態如何現在還不能完全看清楚,但至少從當下的平臺性企業看,扁平化要已是大勢所趨,智能化也已經走在大規模應用的路上,區塊鏈化估計已不遠了。

一旦企業家在企業資源管理層面應用了區塊鏈技術,至少企業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內部反腐敗和外部商業賄賂治理等方面會省心,進而把企業治理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當然,如果有一天企業步入“去中心化”治理時代了,那就另當別論了,每個人都可能是多家平臺企業的股東、合夥人、權證持有者、治理參與者,通過社區自治來分配利益、謀求發展,想象空間就不是目前“中心化”世界為主流時的那般傳統守舊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會有人憋不住罵出來“瞎想”二字,或者說這一天距離我們很遙遠呢?

沒關係,就目前情況看似乎有些理想主義的色彩在裡面,但從區塊鏈繁榮發展的速度、國家與地方治理經濟社會風險的需求等角度看,也未必遙遠。

雖說號稱可以達到百萬級交易處理量的區塊鏈三代EOS,目前的真實交易水準也就是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不到4000,但如果考慮到支付寶在雙11自我倒逼下每秒支付交易量從2009年的200筆上升至2017年的32.5萬峰值,至少未來10年內區塊鏈領域的TPS是百萬可期的。管中窺豹地看,技術層面的障礙預期不大,一切皆有可能。

這裡唯一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點是,如果體制內官員組成的官僚系統沒有改革的動力,不願意或者消極怠工,的確會延遲改革進程的。只有通過一定的時間消磨、一些別出心裁的制度安排,去除官僚系統的私心雜念,並鼓勵他們去做這件事,形成共識,才可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成效。不過,這就不在此文討論範疇了,暫且不表。

反正,區塊鏈能把“錢”和“權”分開的事兒算是基本講清楚了。這事兒幹成了,不說別的,至少我們、我們身邊的、新聞報道中、道聽途說的各種陳芝麻爛穀子的林林總總矛盾鬥爭都會少很多。生產力達不到“按需分配”高度時,資源有限性與人多、人們欲壑難平的天性相遇,就會在稀缺性支配下出現競爭。此時,高度相互信任的環境與信任缺失的環境下就可能出現天壤之別的做法,前者可能會遵從排隊規則、付費優先規則等,後者則可能盛行叢林法則,不擇手段,引得雞飛狗跳牆,生出諸多事端來。個人觀點——我們大多數的矛盾爭鬥都來自於後者。想要減少後者產生的矛盾糾紛,信任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邊界建好了,正經事兒都記在賬上,隨時可以查詢驗證,官員之間、官員與市場和社會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提升了,說瞎話的、玩反間計的、恣意妄為的都沒了市場,日常事務都能依照大家討論出來的既定方案不打折扣地執行。人出問題的土壤空間不存在了,人沒問題,公權力就會被輕易馴服,只能乖乖行走在為人民服務的大道上,不敢越雷池半步。公權力的人民性增強了,面對市場、社會時就能依照憲法法治體系行事,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絕不伸手亂摸,軟硬得體,為人所敬畏,何愁人間無正道呢?

這也許就是那些驚才絕豔技術極客創立比特幣、以太坊、柚子等區塊鏈公鏈的初衷所在吧!

由此看,區塊鏈技術不僅具有經濟價值,而且也有治理價值。關於這方面的思考,以後還有,到時再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分享、交流也是區塊鏈社區治理精神的重要組成,我願意與大家一起努力踐行,一起見證這個技術理想主義種子開花結果、開創一片震古爍今的新天地。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