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拋售3000億資產,海航、萬達瘋狂撤出海外,罪魁禍首究竟是?

北京時間12月26日,海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峰面對媒體公開表示,海航集團一年處置了3000億人民幣資產,創造了一家企業單年處置資產的世界之最。

資本巨頭密集處置資產

2018年7月海航創始人王健在法國意外身亡,已經65歲的董事局主席陳峰再度出山,掌舵海航集團,並且加速了對海航非核心資產的處置,但是對於海航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想廋身並不容易,有國內媒體報道稱,海航集團旗下7家A股上市公司資產全面重組的計劃已經告吹。

不僅是海航,萬達集團這兩年也在不遺餘力的甩賣中國境外資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巨頭瘋狂的處理境外資產?

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能破

因為就在這些企業走出國門佈局海外的這兩年裡,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在不斷下跌,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突破了3萬億美元紅線,由此也引發了監管層對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非理性的關注。

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加強了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的審核力度,

2016年12月,發改委、商務部、外匯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在答記者問時就表示:密切關注最近在房地產、酒店、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不理性的海外投資的不理性傾向,已經非主業對外投資的風險隱患,建議相關企業審慎對待。

但是相關部門“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引起正忙於“買買買”的國內企業的重視和警覺,於是終於在2017年6月,銀監會指導各家大行,要求各家銀行內部排查包括萬達、安邦、海航、復興等企業在境外的授信情況和風險程度。

與資本大鱷勢不兩立

被點名的五家企業,除一家企業是名不見經傳外,其他幾家無一不是國內的商業巨頭。至此,國家以及監管層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中國不支持在海外亂投資,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資產轉移、耗費國家外匯儲備、人民幣貶值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金融亂象,監管層並非毫不知情,整個2016年,外匯持續縮水,人民幣匯率暴跌,全年資本淨流出達到7250億美元,這些情況不僅使金融監管部門坐立不安,同樣也讓北京的高層震動!

隨著金融管理部門高層的人事動盪和後續相關監管手段的不斷出臺,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要不遺使用專治之力來預防金融風險,同時展示出了與金融大鱷勢不兩立的態度!

對於近兩年資本巨頭瘋狂甩賣海外資產的行為,和外匯儲備大幅下降,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