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吳京:“兒子長大後變成娘炮怎麼辦?”

上週末,重溫了電影《戰狼》,看得我是熱血沸騰的,果然還是喜歡這種硬漢風,帥、剛、硬茬頭,荷爾蒙魅力爆棚!

吳京曾說過《戰狼》系列電影的精神:“想表現中國有爺們兒,少點娘炮。”這種態度在兒子身上也貫徹到底,做客《大牌駕到》的時,吳京被主持人問到“萬一以後兒子長大之後變成了娘炮怎麼辦?”

他直言:“大嘴巴抽他。”

吳京《戰狼》

不過話雖如此,養好男孩真是個技術活,管得太多就容易嬌滴滴,愛哭或者膽小,管得太少又太野,鬧騰得無法無天!

這不,有媽媽提出自己的擔心:孩子他爸早出晚歸的,陪孩子的時間根本不多,平常都是我、奶奶照顧,我擔心他會不會越變越嬌氣?

說實話,現在的父母大多都能為孩子提供非常優渥的生活環境,孩子越來越不能吃苦,越養越嬌氣,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在圈圈看來,小男孩嬌氣不是一個大問題。

在幼兒期,是孩子依戀情結髮展的關鍵時期,這種情結通常形成於兒童與特定個體之間,比如孩子對父母,或者孩子對某個玩具等,所以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天性使然,這種天性男孩女孩都有,這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其次,小孩子嬌氣也與早期的帶養方式是有關,哭了馬上哄,摔了馬上抱,玩又太危險,一張口要吃的要喝的,下一秒就送到他嘴邊了,當孩子有依賴的對象,撒個嬌都能實現目標的時候,他當然會選擇去依賴。

有些時候孩子的嬌氣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只不過他表達的方式,你覺得他不像個傳統意義上的男孩,你認為男孩應該更強悍一點、粗糙一點,當理想和現實有差距,男孩子的嬌氣問題便越發明顯。

該怎麼培養出一個小小的男子漢呢?

爸爸不缺席

一個家庭裡有陰有陽,有柔有剛,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爸爸會讓男孩騎大馬、爸爸會把男孩抱起來飛,爸爸會讓男孩感受到身體的力量。

男孩成長為男人所需要習得的重要品質,幾乎都是從爸爸這裡來的,他們會模仿爸爸的言行舉止,如果爸爸不缺席孩子的成長,至少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當下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盛行,孩子教育的責任全部壓到母親身上,家庭男性的缺失,讓男孩缺少了獲得男性品質的重要來源,只得向外獲取能量。

讓男孩多動手

嬌氣不獨立、哭包,有時候是家長給孩子貼上的標籤,實際上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更獨立,更願意承擔一些事情,父母完全可以多給男孩一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

當他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就會得到無比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當孩子有足夠的自信時,對父母的依賴也會減少,而家長需要做的只是適當的保護和適時的幫忙。

讓男孩多參加運動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需要在對抗中釋放能量,獲得成長。讓男孩多參加體育活動,父母可以帶他一起去跑步、爬山。

每週陪孩子一起跑步,也可以利用雙休日去爬山或者徒步遠足,在運動和對抗中鍛鍊孩子的競爭意識、抗壓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不要太乾涉男孩的好動

男性荷爾蒙決定了男孩就喜歡動個不停,喜歡到處探索,這背後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男孩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

家長可以合理利用這一特點,不干涉男孩的創造性活動,不要給他們過多的限制和保護,特別鬧騰的男孩不妨先隨他去,讓他跑夠了、瘋夠了,他也就歇歇了!

允許男孩流淚

父母們都期盼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鐵骨錚錚、頂天立地的好兒男,但並不意味著要給孩子吃多少苦頭,一點都不允許男孩子表現出軟弱怯懦的一面。

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哭著的小男孩說:“不許哭!你是男孩子,不能隨便掉眼淚!”“哭什麼哭,你又不是小女孩!”試圖給孩子灌輸一些“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觀點,甚至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和勇氣,可以把小小的孩子扔到某些夏令營。

其實,男孩天生都有表現自己男子漢氣概的渴望,很多時候媽媽累了、受傷了,男孩子都會第一時間衝出來站在媽媽面前,說“我要保護媽媽!”

有件事至今讓我難忘,去年帶兩個孩子去科技館玩,場館很大,逛得腳都疼了,我們便找了一個臺階坐下,兒子站在臺階上,我坐著,我說“好累啊,腳很酸”一邊說邊捶腳,然後,兒子他忽然靠在我身邊,一把攬過我的頭,靠在他的身上,說“媽媽,你靠著我休息一會兒吧!”,說著還親了親我的頭髮,哎喲喂,當時老母親的心臟一陣蹦蹦亂跳,腿也不酸了,腳也不疼了!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因為年齡的限制,他們會害怕,也會哭泣,這個時候,請父母們接納孩子的情緒。

指導他而不是盲目溺愛他,鼓勵他而不是盲目呵斥他十年、二十年之後,這個小男孩,就會是展翅翱翔的雄鷹,真正的男子漢!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