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拳法基本功的練習難度極大,一旦練成威力無敵

在我國有種優秀的拳種,在搏擊中是以跌、撲、滾、翻等摔跌動作來克敵制勝的。據《寧波府志》中記載,內家拳有“72跌”;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記載有“千跌張之跌”說的都是地趟拳法。

地趟拳又叫地蹚拳或地功拳,因其拳多用長拳短打架勢,以滾翻,跌撲為主而得名。其起源也說法不一,一說是在醉拳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區別是醉拳是以似醉非醉的醉形動作進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無醉形動作,另一說是各類拳法中都有摔跌動作,但地趟拳是以摔跌動作為主的拳術,古稱“九滾十八跌”或“就地十八滾”。

地趟拳套路攻防技擊性較強,如醉拳、八仙拳等,器械有滾蹚刀、醉劍等均屬地趟拳範疇。歷史上的名手有李忠仙、李振邦父子,張志勤、郝清桂、邵善康等也均精通此拳。

地趟拳是以跌撲、滾翻等攻防性較強的技巧動作來實現克敵制勝的,因此練習好跌撲、滾翻的基本動作,是能否練好地趟拳的基礎。長拳中的步法、手法、腿法、跳躍、平衡等基本功,也同樣是練好地趟拳的基礎。這些基本功的練習,將直接影響地趟拳水平的高低。地趟拳在練習過程中難度較大,主要動作有:前滾、刺劍、烏龍絞柱、球滾、翻身楔、挺屍等動作。可以以實物為目標,進行手腳的擊打、踢踹、跌撲、滾翻等方法的練習,來增強功力,提高動作質量和搏擊實用性。

在實戰搏擊中,當敵人發動攻擊時,突然在敵人面前倒地,在敵方還未明白是何招式時,立即採用類似擒拿的動作,利用槓桿原理來控制對方關節擊倒敵人的方法。這就要求練習者反應靈敏,動作迅速,身體柔韌性好,而這些都需要平時基本功的練習積累。

地趟拳由於基本功紮實,實戰效果強,而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和傳播。1949年後,地趟拳被列為全國武術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