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傳,再見面已是十五年後的今天,且吃且珍惜

說菜不菜,當陳年蘿蔔遇上小鮮肉蘿蔔,會如何美妙滋味?

白蘿蔔說它是菜,也可說不是菜,正確來來說是根莖類蔬菜。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古時候也有:“蘿蔔上市,郎中下市”的說法.

見多了白白胖胖的白蘿蔔,你們可看過“沉睡15年”的蘿蔔?

在中國閩南地區十分流行陳年蘿蔔乾,那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曬制蘿蔔乾兒的習慣,而且他們都會長時間保存在那個地區,長達20年30年甚至40年的陳年蘿蔔乾兒十分常見,是當地人最喜歡食用的一種保健食材,而且從中醫的角度說,陳年蘿蔔乾藥用價值也特別出色,能用於人類一些常見病的預防.

聽媽媽說,陳年蘿蔔乾對多種消化道疾病都有明顯作用,玩美是閩南人,從小家的院子裡到了九十月可以看到幾個年輕人熱火朝天的在黑色的大桶裡不斷的踩踏,十分起勁,地上和筐子裡堆滿了白色的“蘿蔔”,老人家就坐在一旁邊看著。不明狀況,初來的外地人看到了都會一頭霧水。

這就是醃製“老菜脯”的步驟之一,潮汕人又叫它“陳年蘿蔔乾”“菜頭幹”。

陳年老菜脯要珍藏十年以上,開缸後蘿蔔完全變成發亮的烏黑色,但它用來燉雞鴨和豬肚是最好的不僅風味獨特還能健脾開胃,解酒清毒,深受人們喜愛。但是隨著老一輩的去世,這種製作的工藝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朋友來串門,手裡十分珍惜的拿了一盒禮物,是要送給我做料理。越神秘越勾起我的好奇心,朋友還賣了一個關子,這食材只有送給我,才能明白它的珍貴。

迫不及待,粗暴拆了包裝,額,是陳年蘿蔔乾,烏金髮亮,香醇蘿蔔香,與陳年老酒般迷人,據說它已經老大不小,很有歲月痕跡。這個食材對閩南人的我,太有感情,有心靈相通,就有做菜的靈感。

小鮮肉蘿蔔,跟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略帶點調皮的脆嫩,閱歷不足,就靠歷練的的陳年蘿蔔來提點。鵪鶉蛋做為二者的橋樑,搭配後天衣無縫,端起一盅一盅新舊蘿蔔,先聞到陳年蘿蔔陣陣醇香,每咬一口蘿蔔,兩者恰到好處的平和,又是那麼充滿有層次口感。

〔材料〕

白蘿蔔、15年陳年老蘿蔔乾,鵪鶉蛋。

〔步驟〕

白蘿蔔刨去外皮,切小段。出點力氣,將每段蘿蔔挖開,不穿透。將鵪鶉蛋打入挖好洞的蘿蔔盅裡。全部裝好鵪鶉蛋的模樣,還挺可愛的。挖出陳年蘿蔔乾,(這禮物還很貼心,已全切碎)。注意筷子不能有水分,不然剩餘部分會發黴。陳年蘿蔔乾,鹹香味十足,只要一小撮,提味足以。(陳年蘿蔔乾不便宜,省節著用啊)在鵪鶉蛋液上,加些蔥花與紅辣椒末點綴。蒸鍋燒開,放進蘿蔔盅。大火蒸10分鐘左右。倒出蒸蘿蔔汁,勾個薄芡,淋回蘿蔔盅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