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好 沒關係?》不要因為成績,讓孩子回家的腳步變得沉重

期末成績出來了,你是喜形於色,還是怒火攻心?

最近的一檔綜藝節目《考不好 沒關係?》不僅很有趣,還很有意義。節目讓爸爸們與孩子互換身份,參加小學水平的考試,結果爸爸們一個個抓耳撓腮笑料百出,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

1.“恐輔症”,你中招了嗎?

袋鼠麻麻最近在看西瓜視頻每週六晚八點播出的原創觀察答題秀《考不好 沒關係?》。

在這個節目中,袋鼠麻麻學到一個新詞“恐輔症”,這個詞是節目中嘉賓陳超最先提出。

原本他是個親切和善的父親,和女兒關係非常好,但只要一輔導孩子作業,他就會變得暴躁易怒,忍不住用戒尺打她。

相信聽到“恐輔症”這三個字,大概十之八九的父母會都會無奈地會心一笑吧。

前段時間,臨近期末考試,網上流行各種段子:

有一種雞飛狗跳叫陪娃寫作業;有一種生無可戀叫考前陪做試卷。

臨近考試的幾天裡,家長的朋友圈裡都瀰漫著一股緊張肅殺的氣息,甚至有人發出警告:千萬別惹當媽的!

本以為複習是查漏補缺,

複習了才發現是女媧補天!

補著補著才發覺是精衛填海,

填到最後才發現是盤古開天!

終於,有的媽媽忍無可忍,給娃一頓胖揍結束本學年!

還有人說,當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兇,就是陪娃寫作業!它就好像一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啊!

袋鼠麻麻的一位朋友,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是個精緻美人,從不抱怨。

可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她彷彿完全變了一個人,一碰到我就開始是吐槽:“孩子上一年級,太操心了!陪她做作業之後,我燙頭髮的錢都省了,直接氣炸了!”

臨近考試,老母親們卯足勁兒準備陪娃做最後的衝刺,可誰曾想,娃們還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別人家孩子的複習狀態

自己家孩子的複習狀態

於是,一大批老母親患上了嚴重的「恐輔症」:

心慌、易怒、歇斯底里、嘴上起泡、月經失調、夜間失眠……

每當輔導作業到最「危難」的時候,只能在心裡一遍遍默唸三字保命箴言,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莫生氣,保命要緊!

許多期末前陪娃複習的老母親,也是發出了內心深處的吶喊:

2.“恐輔症”,有時真的不是孩子的錯

網上有特別多關於輔導孩子做作業的視頻或者圖片,家長們個個吹鬍子瞪眼,氣急敗壞,恨鐵不成鋼。

但每次把這類視頻或者圖片轉發給其他人看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並不是家長多辛苦,孩子多愚笨,而是孩子們都好萌啊!

但為什麼在家長眼裡,自家孩子的萌點就成了脾氣爆發的導火索了呢?

1)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造成的

我們永遠不知道

孩子的腦洞到底有多大

這個難題

老師也幫你解決不了啊

對自己吃貨本質的認識

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

總是隔著萬水和千山

有時根本說不清誰錯誰對

一位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

題中問小芳右邊的叫什麼

兒子非說叫強強

媽媽糾正了他好幾次

他理直氣壯地指向下一題

說要證明給媽媽看

孩子的理解力跟老師的出題意圖之間

也隔著十萬八千里

有時誰也理解不了誰

袋鼠麻麻建議,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大人要多一點耐心,少一些急躁;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題目和看待問題,別總是以我們健全的知識結構去考慮孩子還未建構完成的世界;

要和孩子一起去思考問題,不要從標準答案給孩子倒推過程,那樣你只會覺得孩子反應慢。

2)父母內心深處的羞恥感、恐懼感、

每一位媽媽都想著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做到母慈子孝,但往往事與願違。

經常是忍...壓抑...忍不住了...大爆發,陷入“孩子不會→媽媽發火→孩子依然不會→媽媽更生氣→孩子更學不好”的惡性循環中。

有時家長生氣的原因其實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心底升起的一種羞恥感、恐懼感。

為什麼考這麼差?腦子被豬啃了嗎?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做到、你不行?怎麼這麼笨? 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

當孩子考試成績差,家長會上自己的孩子沒有受到表揚時,親朋好友問自己的孩子這次考的怎麼樣時……一些家長內心會感到一種羞恥: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代表了我是什麼樣的人,孩子的成功與失敗,意味著我的成功和失敗,孩子成績不好,我會很沒有面子、很丟人。

一感覺到丟臉,家長的憤怒就席捲而來。

羞恥感會讓人很難保持冷靜和客觀思考問題,不自覺地想要強迫孩子,提高對孩子的要求,有時候我們不經意流露出的語氣,都會讓孩子們接收到訊息:我很差,我不行,爸爸媽媽對我很失望。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會越來越低,內心的挫敗感會越來越強,越想做好,反而越是適得其反。

這麼簡單的題還做不出來,將來能考上好學校嗎?考不上好學校,將來能有什麼出息?

現代家長都焦慮,焦慮的本質就是恐懼。家長總是害怕孩子不如別人,害怕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未來,這種擔心、焦慮,往往讓家長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因此就會對孩子發脾氣。

袋鼠麻麻覺得,大人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

下次控制不住想要發火的時候,請家長先自我反思一下,有沒有察覺到沒面子、焦慮、恐懼,這些情緒是來自於自己,而不是孩子,這樣才能夠真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慢慢地我們會發現,我們也可以心平靜氣地跟孩子溝通。保證孩子願意交流,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3.不要吝嗇對孩子說一句“考不好,沒關係”

前幾天,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一名小學生因為期末考試得了獎狀,在放學回家途中,手裡拿著獎狀,大搖大擺,雄赳赳氣昂昂,神氣十足。

男孩酷酷的走路姿勢,讓人忍俊不禁,網友調侃,這是走出了「六親不認」步伐,引起了萬千網友圍觀。

原來,男孩上次考試得了70多分,媽媽說,如果這次能考90分以上,就給他買自行車。最終,孩子如願以償。

這讓袋鼠麻麻想起一個段子:考試成績決定了孩子回家敲門的姿勢。

然而在這裡,袋鼠麻麻想要說:不要因為成績,讓孩子回家的腳步變得沉重。請家長們不要吝嗇對孩子說一句“考不好,沒關係”。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組數據,上海市教委的一項調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學生中,有34.39%的孩子曾有過「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1.71%的孩子自殺未遂。

一組相應的數據顯示,在孩子自殺原因中,學習壓力過重佔據首位(45.5%)。

有網友說,因為學習壓力、成績不好就自殺,這是孩子“輸不起”的表現。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相對於考砸的分數,孩子們更恐懼的是父母的態度。

2018年6月9日,安徽銅陵的3名男孩,因為考試沒考好害怕父母責備,相約離家出走。

7月3日,溫州瑞安一對姐妹,因為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決定一起去江西上饒三清山跳崖自殺。在姐姐跳下去後,妹妹因為恐懼不敢跳,選擇報警救人,警方及時救出姐姐,但她全身已多處骨折,面臨終身癱瘓的風險。

過於重視成績的父母,無形中告訴孩子:成績高於生活的一切,甚至高過孩子本身。

那些考砸的成績,只不過是孩子離家出走或自殺的誘因,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上沒有不在乎成績的孩子,考砸了,他們比我們心裡更難過、更羞愧、更受打擊。

知乎上有個網友說:

五年級時,一次數學考砸了,當時看著卷子上大大的紅色分數,心裡開始絕望,心臟一陣一陣地疼,肚子裡翻山倒海,恥辱、羞愧和憤怒填滿了我的心。

回家後,我捱了人生第一次的打。

在那一刻,死的念頭像一粒種子,在我心裡紮根萌芽,成為我最愛想的事,從那以後,我遇見困難就會想到死,自信漸漸離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陰鬱、在別人看來奇怪的孩子。

什麼時候,我們的家長才能意識到: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永遠是第一位。

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家長再幫助和引導孩子爭取更優秀的成績,這才是對待分數的合理態度。

對待期末成績,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則暖心的小視頻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飯桌上,兄弟倆各自彙報期中考試成績。哥哥得意地報喜訊時,弟弟忐忑地拿著60分的成績單藏在桌下。

哥哥彙報完之後,一把奪過弟弟的成績單遞給媽媽,並說對弟弟說:“你完了,媽媽可能要殺了你。”

媽媽看到成績單時,本想發火,但是想起某個深夜,看見弟弟揉著朦朧睡眼用功複習的那一幕。

幾分鐘後,媽媽的表情慢慢變了。將一個丸子夾進了弟弟Sam的碗中。接著,又往哥哥碗裡夾了一顆。她稱讚Sam做得很棒,也稱讚哥哥做得很棒。

媽媽出乎意外的微笑和表揚,讓孩子釋放了自己內心一直壓抑的情緒,露出燦爛的笑容,重拾自信.....

看到弟弟那充滿感激和欣喜的眼神,網友們紛紛表示感動得哭了。

這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雖然努力了卻沒考好,不敢讓家長簽字的種種心酸。

孩子優秀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但一些家長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績,認為只有好成績才有好的未來!

然而,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數學,有的孩子痴迷文學,有的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書法繪畫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我們應從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良好、務實的心態去對待孩子每次考試的分數,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進行正確、耐心地引導。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早早就綻放絢爛,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

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那朵“花”慢慢長大,陪著ta沐浴陽光,歷經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