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柑橘滯銷,晒乾的橘子皮卻能賣到5000一斤?老農:沒那麼簡單

對近段時間的蔬果市場來說,冬季蔬菜和水果滯銷的新聞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我在之前的文章就有提到廣西柑橘滯銷的新聞,十萬噸左右的南豐蜜桔因為無人收購,接下來就有可能爛在地裡,而且已經有不少堆積在路邊的柑橘變成了沒有價值的垃圾,對於果農而言,橘子滯銷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橘子滯銷的現象了,近幾年來,由於很多果農對市場的估計過於樂觀,盲目擴大了橘子的種植面積,再加上南方多個省市的柑橘都在同一時間集中上市,自然會有不少橘子無法出手,面對這樣的情況,當務之急就是要把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對此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建議:既然這些橘子賣不出去,為什麼不考慮把它製成價值更高的陳皮呢?

早知道,陳皮就是橘子皮曬乾之後製成的一味中藥,一般來說,10斤左右的橘子皮就能製成一斤陳皮,況且比起廉價的橘子,陳皮的價格可是要高出不少,最常見的都要五六百一斤,要是保存年代比較久遠,一斤甚至能夠賣到5000塊左右的高價。這原本是一種一舉兩得的方式,既能夠解決橘子滯銷的困境,又能增加果農的收入。不過對於這個提議,卻有一些資深的果農表示:沒那麼簡單。

原來,雖說陳皮的市場價格確實不低,但是對原材料的產地也有較高要求,只有特定產區的橘子皮製成的陳皮才會受到廣泛認可。目前,新會陳皮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代表。

除了產地,橘子的外表和色澤也是影響陳皮質量的重要因素,以今年的廣西柑橘來說,由於冬季的降水量超出往常,產生了大量的浮皮果,這樣的橘子皮也不能被選為陳皮的原料。

另外,對農民來說,如果一窩蜂的把橘子皮製成陳皮,之後也有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的情況。畢竟,現在市面上的陳皮之所以賣價較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品牌效應的帶動,如果是果農自制的陳皮,既沒有現成的口碑,也沒有固定的銷路和市場,到時候賣不出去,反而白白浪費大量的人力。

況且陳皮都是年代越久越值錢,幾千塊一斤的陳皮大多都要存放10年左右甚至更久,這樣算下來農民獲得收益的週期實在太長。

由於以上幾個方面的限制,使得自制陳皮這條路在大多數果農那裡都行不通,看來,要想解決橘子滯銷的問題,還得考慮從各個方面入手。對此你有什麼建議和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