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度,沒執行,怎麼辦?一個原則,三個條件,三個方法!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一個不能將制度看作是企業靈魂的企業,根本配不上成為企業。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章程或行為準則。

如果管理是樹林,那麼制度就是滋潤萬物的土壤。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滋潤萬物生長;同理,只有合理、健全、落地的制度,才能為員工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真正讓管理者獲得解放。

但是,事實上,很多企業的制度形同虛設,有制度沒執行,管理者面對各種各樣棘手的管理問題。

歸根到底是因為用人治代替了法治,這也是很多管理者忙於瑣事的根源。

有制度,沒執行,怎麼辦?

在職場中,我們見到的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制度,但是真正將制度落實的企業卻很少。於是,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管理問題:

“經理,小趙天天遲到,公司也沒什麼處罰措施啊,我就遲到一次,你不能罰我錢,我不會交罰款的!”對,就不交,憑什麼小趙天天遲到,就因為他是老闆的親戚?你管不了他,憑什麼管我?把我當軟柿子,看我老實?

“經理,銷售制度說好了,項目獎金按照貢獻度來分配,這個單子一直是我跟的,我們組其他人沒出什麼力,為什麼要平均分配獎金?你這麼分不行”都什麼年代了,你還搞大鍋飯?

“經理,我臨時有個朋友來找我,我不過是在樓下的咖啡館跟他聊了一個小時,不至於罰錢吧?你這麼幹也太不給面子了!”面對骨幹員工的質問,經理只好說“下不為例啊!”這事就不了了之,大家知道後,碰到罰款的時候,總是先跟經理討價還價。

老闆親戚、骨幹員工、大鍋飯分配、下不為例……這些特權和特殊原因讓我們的制度等於沒有,人人都想鑽空子,人人都要特事特辦。今天在遲到的問題上他跟你討價還價,明天他就會在業績指標上要你降低標準。

你還有什麼權威,還怎麼管團隊?

這就不得不提到制度的一個核心原則:公開、公平、公正。

如果不能做到這三點,制度管理就是一句空話。你可能要用大量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破事。

如何才能讓制度發揮它的威力,從而讓管理者獲得解放呢?

有三個條件:

一、企業內所有成員都應該認同制度,把制度作為大家共同的一種需要。

二、企業的管理者們都應該以身作則,真正把制度當回事。

三、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畫大餅說到做到,沒有下不為例。

那麼,在執行中又該如何維護制度的權威呢?

小王是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為了提高部門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他制定了部門的獎罰制度,規定部門績效排名前三的會有額外獎勵,後三的成員會受到懲罰。

但是,當月就出現了讓小王感到頭疼的問題。

當月績效後三的成員中,一個老闆的親戚,一個跟自己關係特別好,一個跟自己關係特別不好。

小王有點犯愁了,懲罰老闆的親戚,萬一老闆知道了認為自己不給他面子或者這個員工打小報告呢?懲罰跟自己關係好的這個人,那以後誰還願意跟自己親近,怕是不會有什麼嫡系了!只懲罰那個跟自己關係不好的,萬一他在公司大肆宣揚自己公報私仇怎麼辦?

最後,小王誰也沒有懲罰。

後來,每次他提及懲罰其他成員時,大家都拿這次的獎罰說事兒,所謂的獎罰制度成了一個笑話。

不能執行的制度,又有什麼用呢?到底該如何執行制度呢?

很多管理者經常遇到都是制度的執行問題,不然也不會那麼忙了。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讓制度徹底執行下去?

給你三個執行方法:

一、跳出“人情怪圈”,做到人人平等

老員工違反制度,請求你免於處罰,怎麼辦?

有背景的員工違反制度,讓你給個面子,怎麼辦?

不講人情,只講制度!制度是制度,人情是人情,他們對你有情,就不會站在你的對立面,挑戰你的底線。什麼,怕得罪人?那你還是去做優秀員工吧,做什麼管理!

二、提高大家的制度執行意識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有制度不執行,比沒有制度的危害還要大。”所以,管理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大家的執行意識。首先,把制度變成一種理念、觀念;其次,把制度變成一種好處,有好處的事大家都願意做;第三,把好處變成的故事,傳播下去。

三、確保制度執行公平公正

如何確保制度執行公平公正?標準。制定合理、公平、公正、透明的標準,你做到什麼程度就有什麼獎勵,你沒做好什麼事就會受到什麼懲罰,大家一目瞭然,盯著標準執行就夠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

一個原則:公平、公正、公開

三個條件:

一、所有人都認同制度

二、管理者以身作則

三、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三個方法:

一、跳出“人情怪圈”,人人敬畏制度

二、提高執行意識,把制度變成好處

三、確立執行標準,做到公平公正

做到這幾點,沒有落實不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