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

《立冬》

【唐代】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WINTER

立冬

《立冬日作》

【宋代】陸游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美食記憶

▲立冬習俗以食為重,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之說,也就是立冬進補,自古傳承至今。

立冬之日,不妨跟著文藝星青年一起看看名人筆下最愛的冬日美食,從文字間中體會這些飽含愛與溫度的菜餚。

▲汪曾祺:最愛兒時的烏青菜和凍豆腐

冬天吃的菜,有烏青菜、凍豆腐。烏青菜塌棵,平貼地面,江南謂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後園闢一小片地,種烏青菜,經霜,菜葉邊緣作紫紅色,味道苦中泛甜。烏青菜與“蟹油”同煮,滋味難比。豆腐凍後,不知道為什麼是蜂窩狀。化開,切小塊,與鮮肉、鹹肉、牛肉、海米或鹹菜同煮,無不佳。凍豆腐宜放辣椒、青蒜。

——汪曾祺《冬天》(節選)


▲朱自清:懷念父親筷子掉下來的豆腐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裡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裡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節選)

▲梁實秋:冬日糖葫蘆,另有風味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別。琉璃廠信遠齋(始建於乾隆五年)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裡紅的糖葫蘆,可以長達五尺多,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的最多。麥芽糖裹水杏兒(沒長大的綠杏),很好吃,做糖葫蘆就不見佳,尤其是山裡紅常是爛的或是帶蟲子屎。另一種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後白汪汪的一層霜,另有風味。

  ——梁實秋《雅舍談吃》(節選)

▲立冬了,天冷了,你是不是更想遠方的親人了呢?趕緊給家裡打個電話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