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廣東省19年自考趨勢分析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告,上週末1月5日,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和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考試如期舉行。在保密、公安、工信等有關單位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各級教育考試機構、各考點精心組織,嚴格管理,通過加大網上巡查力度等手段,狠抓考風考紀,3項考試平穩順利實施,並於1月6日順利結束。

相對於中考、高考而言,似乎自考、學考和3+證書的考試在社會關注度或者競爭激烈程度上都有所不及,然而本週末的三項考試人數統計結果一出,小編卻覺得並非如此。



2019年首個週末,參加自考、學考、高職類“3+證書”考試的考生總人數達56.34萬人。

其中,自考人數就佔了24.71萬。

此外,學考、高職類“3+證書”考生分別為26.44萬,及5.19萬人;3項考試共使用466個考點。

01-數據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56.34萬人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的《2017-2023年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專項調研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公開資料顯示:

2018年,廣東省高考報考人數總共75.8萬人,僅僅居於人口大省河南省(98.38萬人)之下。在這其中,普通類考生68.3萬人,3+證書高職類考生4.9萬人,高職自主招生和單考單招考生2.5萬人。

上週末僅3+證書一項考生的人數就已超過2018年的統計結果。

從2012至2014年,廣東省高考報名人數連續三年增長,2014年高考報名人數為75.6萬人。隨後兩年高考人數下降至2016年的73.3萬人。到2018年增長至75.8萬人,為近年來最高值。



2012年-2018年普通高考人數統計,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也許你會覺得普通高考與關注自考成考的我們無關,但是請你別忘了,大數據時代下的小趨勢

觸類旁通,其他考試逐年遞增的報考人數同樣可以初步預測自考成考的報考趨勢。

普通高考的錄取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考上心儀本科學校而直接參加工作,當在工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仍然需要提升自身學歷時,自考等學歷繼續教育的手段就會成為下一步計劃首選。

不斷上漲的普通高考報考人數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不斷增長的省內新一代年輕人口數量。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競爭之所以激烈,很多時候僅僅因為人太多。



或許你仍然覺得這些數據與你無關,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去年深圳市及中山市的自考報考官方通知:

“2018年4月自學考試將於4月14日至15日(週六、日)舉行。深圳市將有78889名考生參加205858科次考試,在9個區(含新區)共安排了65個考點。”

“中山市2018年4月的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於4月15日下午順利結束,在當次考試中,中山市共有9894名考生報名,相比於2017年4月,同期增加5901人;報考科次26941科,比去年同期增加17579科。”

趨勢或許已經可見:近兩年繼續教育報考人數或會穩定在一個持續增長的幅度中。

02-人數越多是不是就越難及格

網上總有傳言自考通過率大概只有5%,如果按照這個說法,上週末報名的24萬人中,全省最後只有1萬人左右能通過。



自考形勢真的這麼嚴峻麼?是因為報考人數太多了麼?

首先,自學考試不同於普通高校的選拔考試,它是一種測驗自學者知識掌握程度的水平考試,沒有合格人數限制,在自考試題的命題與閱卷過程中,一直堅持這一原則。


我國自1981年自考首次開考哲學課考試,有2686人報考,1124人合格,及格率為42%

1999年4月有近20萬人參加自考,總體平均及格率為43%,這是考試閱卷以後的實際統計結果,不是預先定的合格率。

自學考試從來也沒有人為控制及格率,實際上各科及格率並不均衡。據統計,有的課程合格率高達70%、80%、90%,而個別自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及格率只有20%左右,但總體平均及格率一直在40%左右。

應該說,它客觀公正地反映了考生的真實水平,而非人為控制的結果。

那為什麼這麼多的自考生都變成了被淘汰的分母?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自考全憑自覺

有的考生年紀大精力不足了,有的考生邊工作邊學習時間不充裕了,有報僥倖心理混文憑的,有明知考不過也非要報不感興趣的熱門專業的,有的考生基礎較差可能堅持一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有停停考考~考考又停停的......這麼多人因為某些心理或者說是狀態,造成了無法通過,這就是自考本科通過率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