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線「金融服務」頻道,這意味著什麼?

滴滴不止是一款打車 app,它越來越像一個金融工具了。


如今在滴滴首頁上方的導航條中,你會看到一個名為「金融服務」的頻道,滴滴在上面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產品,不僅有與打車業務契合度較高的貸款和車險,甚至還有理財和眾籌。


滴滴在金融領域的佈局,最早可追溯至 2015 年,彼時滴滴旗下的一號專車與一家 P2P 平臺合作上線了一款年化收益率高達 14% 的理財產品。

2016 年,滴滴設立「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涉足汽車金融領域,隨後在其試駕車商城中上線了汽車消費金融產品——滴分期,與汽車分期同期推出的還有一款餘額理財產品「金桔寶」,後者於次年全面開放使用。

2017 年 8 月,滴滴在重慶註冊了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同年年底又通過收購的方式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如今在滴滴的「金融服務」中,我們還能看到「付款碼」的功能,可在線下支持銀聯二維碼的商戶中使用。


儘管在 2018 年經歷了一系列安全醜聞,但滴滴在金融領域的腳步並沒有放慢,現金貸產品「滴水貸」和車費透支工具「滴滴信用付」的悄然上線揭示著滴滴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野心。

而早在 2016 年拿到保險代理牌照後,滴滴便先後與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安聯保險等公司合作推出過多款財產和人身保險,甚至還有「尊享 e 生」等百萬醫療險。滴滴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的積極佈局,或許也與平安和人壽兩位股東不無關係,兩家分別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參與了滴滴的融資。

而從近日上線的「金融服務」版塊來看,其金融業務已覆蓋資產管理、信貸、保險、支付和針對重大疾病的眾籌等多個領域,路透社認為,這讓滴滴與它的投資者阿里巴巴和騰訊變成了競爭關係。

不過,滴滴對上述產品均採取了低調策略,或許是因為滴滴還未打算大規模推廣,況且以滴滴金融的體量,暫時還難以和 AT 兩大巨頭相提並論,反倒是另一家小巨頭美團可作為參照。

美團涉足金融的時間與滴滴接近,「美團金融」成立於 2015 年,王興曾表示要「打造千億資產規模金融事業」,目前美團已集齊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銀行、保險四張牌照,但美團金融對整體營收貢獻有限,尚未在財報中被單獨列出。


2015 年 9 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出行」,意味著滴滴由單一的出租車打車軟件到涵蓋出租車、專車、代駕乃至如今的共享單車等一站式出行平臺的轉型,而在出行領域站穩腳跟後,向與原有業務密切相關的金融領域擴展直至形成生態,也就順理成章了,或許過不了多久,「滴滴出行」中的「出行」二字也可以去掉了。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