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官僚地主莊園”——高公館

燈塔市高家公館

燈塔市位於遼寧省中部,是遼陽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毗鄰瀋陽市。地處遼東半島北部,太子河中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處於東北規模最大的經濟區——瀋陽經濟區核心位置,長大鐵路、沈大高速公路、沈營公路貫穿南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地和淡水魚養殖基地,有“北國魚米之鄉”的美譽。旅遊資源豐富,有遼寧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高句麗城垣——燕州城,遼寧省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官僚地主莊園”——高公館,李兆麟故居,祥雲寺,安瀾寺等旅遊景點。

高公館坐落於燈塔市城南4公里張臺子鎮房身村,系民國期間奉天省官號總文書、徵繳課長、代財政廳廳長、實業廳廳長、禁菸局局長高毓衡的故鄉宅院,於1927年動工修建,1929年竣工,共99間房舍,四周是高4米、寬0.66米、長470米的磚石圍牆,東南角設有炮臺。佔地面積 13920平方米、建築面積2690平方米的高公館,內宅西院,有兩棟前後各5間捲棚式房屋建築,舉架高於內宅,稍後於內宅。內宅東院,亦是兩棟前後各5間硬山式房屋。東南角設炮臺。這裡磚石圍牆、青瓦朱門、房脊爪緩、雕樑畫棟,無不流露著民國時期鄉村豪宅的氣派與風雅,疏密適度的格局,彰顯著古樸典雅的氣質,門樓下,硃砂門,虎頭環,穿門房脊上有兩枚雞爪綬,為四級品文官標誌,門前兩側各立一個三蹬上馬石,表明高家先祖曾在朝廷為官立過功勳。高公館基本依照瀋陽故宮設計,工藝講究,為現存全省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官僚地主莊園"。

高毓衡是張作霖主政東北時期的奉天省財政廳代廳長。據《遼陽縣誌》所載,高毓衡,生於清光緒辛巳年(1881),副榜舉人,祖上有皇親統系。高公館的主人高毓衡,字鈞閣,生於1881年。據遼陽縣誌記載,其祖上是皇親貴族,“高氏,清初萬斌世居本邑,……諡方定孫高杞之女為慧賢皇貴妃,其後裔已不可考。然觀屬境內高氏多漢軍人,住邑南禮備溝。高元順世襲雲騎尉,居邑東南達連河,高覲宸舉人居南新堡,高進化師範科貢生皆系大族隸滿洲者,住遼陽城北房身,高毓衡副榜,族亦不少,其餘散處,各鄉不可悉記……”高毓衡本人於清光緒年間中副榜,是舉人。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盛京將軍趙爾巽為整頓奉天金融,奏準創建奉天官銀號,舉人出身的高毓衡成為奉天官銀號總文書。

1916年,張作霖升任奉天督軍兼省長,主政伊始,深感東三省金融、財政的嚴重危機。據史料記載:“當時,奉天財政內外負債多達1200萬元之巨。”為扭轉危局,張作霖任命王永江為奉天財政廳長,後者進行一系列整頓金融財政提振經濟的舉措。此時,高毓衡已調任奉天財政廳任徵繳課長,在高的竭力配合之下,奉天的經濟在數年之內有了很大的改觀,稅收大幅提升。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順口溜:“要做官問袁潔珊(袁金鎧),妥不妥問高鈞閣(高毓衡)”。

在奉天財政廳任職期間,高毓衡編著了《奉天省賦課章則彙編》。其中奉天省民國七年、十年、十一年財政統計年鑑亦為高毓衡所編寫。隨著高毓衡事業的如日中天,1927年,“高公館”也奠基動工了。這座雕樑畫棟,朱門青瓦,做工考究的建築群整體依照瀋陽故宮設計,共有各類房屋多達99間。據傳,為建成公館,高毓衡曾命人直接將運送材料的火車停在村頭的鐵路線上……兩年後,“高公館”建成。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袁金鎧投靠了日本,組織成立偽“遼寧省地方維持會”並任委員長,併力邀高毓衡進行“輔佐”。身為前清舉人的高毓衡仍對溥儀“復國”存有幻想,於是出任了委員兼偽“農礦廳廳長”(實業廳廳長)之職。

偽滿洲國成立之經過

A、未建國前諸漢奸之叛國經過

九 月十八日,日本既佔瀋陽。翌十九日,即有漢奸袁金鎧等奉天地方維持委員會之設立。該會在唸四日正式成立。中心人物,除袁而外,復有李友蘭、佟兆元、丁鑑修 等。彼等之意,當初即欲成立政府,臧式毅為主席。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以臧等非日本預定之人選,乃髮禁止政治運動佈告,僅允組織地方維持會。於是在日 本卵翼下之偽維持會,乃得成立,進行其一國勾當。參與者之名姓如下:委員長:袁金鎧(前東北政務委員)副委員長:於衝漢(振興公司總理)闞朝璽(前熱河都 統)委員:李友蘭(本溪湖煤鐵公司總辦)張世箕(前省議會議長)丁鑑修(弓長嶺煤礦公司總辦)孫其昌(紡紗廠總理)金梁(博物館長)佟兆元(前遼寧道尹) 當時除袁×外,復有闞朝璽派之遼寧四民維持會,以遼寧大西關外之省議會為本部,闞為會長,王維周、祖憲庭副之。然遭日人之忌,在十月九日解散,後雖迎溥偉 (清恭親王)為副會長,以表示媚日決心,然亦未能永續。

時吉林方面自省政府主席張作相逃往北平後,以滿人熙洽代理主席。九月二十六日,熙洽改吉林 省政府為吉林省長公署,自為吉林省長官。改組軍隊,廢旅長為警備司令。以王安珍警備省城,李杜警備依蘭,趙芷香警備綏寧,李桂林警備吉長,常堯臣農安,刑 佔清哈長。然刑常均不奉令,李杜更統率健兒,反抗日軍。

黑龍江方面,在哈爾濱之特別區長官漢奸張景惠,於九 月二十七日設東省特別區治安維持會,自為會長,常務委員。

中有王瑞華、丁超、臧啟芳三人不為利用。丁現獨奮身抗日,期打倒偽國。

洮南地方,洮遼鎮守使張逆海鵬,在十一月一日宣言獨立。稱邊疆保安司令率一旅又三團之兵!欲奪黑龍江省政。時黑河警備司令馬占山受政府委任,為黑龍江主席,率兵迎擊。

張逆潰退洮南,與袁金鎧、熙洽諸姦通聲息。

在瀋海線北山城子之於芷山,在九月二十九日稱東邊保安司令,與袁逆等聯絡。

以上諸奸,均甘心賣國,為日人傀儡,其他各地亦有維持會發生,如營口維持會、撫順地方治安維持會、鐵嶺之遼寧省自治會等。無非為日人所弄花樣,以炫惑世界之耳目者。

各地方維持會相機成立,日人之佈置已妥。十月二十任趙欣伯為瀋陽市長,增置偽保安隊,又以翁思裕為財政廳長,高毓衡為實業廳長。又組織偽東北交通委員會,以丁鑑修為委員長,金壁來(肅親王第七子)為副委員長,十一月七日,以該會名義宣佈與張學良及國民政府斷絕關係很快,高毓衡就覺察出了這一切乃是出於日本人的欺騙利用之舉,遂逐漸淡出,後來僅擔任了個“禁菸局”局長的閒職。解放後,高隱居於北京,1960年,高毓衡辭世,終年79歲。

高公館當年主要是高毓衡父母及家人在此居住,在百姓眼裡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大戶人家,因了這座莊園的存在,使當地政治文化生活氣息日漸濃厚,人心向上,老百姓不僅關注國家大事,而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文化的薰陶。

1949年全國解放後,該公館收為國有。1951年開始改為重點中學校址。從這所別緻的校園裡,走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1984年高公館被燈塔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收歸燈塔市文化局管理。

由於自然的風雨侵蝕,高公館滿目瘡痍,1996年已發展成縣級市的燈塔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投資290萬元對高公館進行了原貌修復。修葺後的高公館被遼陽市列為文化旅遊系列景點之一,高公館在省內已名氣大振。很多來沈遼鞍一帶旅遊觀光的文化遊客、各級領導紛至沓來,對高公館的文化內涵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2007年高公館被遼陽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公館的文化價值在人們的心中逐漸升華,它的存在對研究東北地區民國時期的古典建築具有重要的價值。省市政府目前對高公館的開發建設十分關注,燈塔市政府也正積極努力,對高公館開發建設做進一步的完善。

具有清風古韻的高公館,宛如一座世外桃園,接受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後,依然散發著濃烈的文化氣息。

關於院落主人高毓衡的生平介紹,他是民國時期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實業廳廳長

古老完整別具一格的高公館

深秋的高公館有些荒涼

左側的房間是我當年讀書的教室

各院通道的門樓

花草已經凋謝

中心院落風光

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