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新片,“殺人狂麗茲·波頓”的故事

麗茲·波頓拿起斧頭

劈了媽媽四十下

當她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

她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這是一首《鵝媽媽童謠》裡的打油詩

與純真可愛的大部分童謠相反,此詩不僅血腥暴力、讓人聽了不寒而慄。

詩中殘忍的麗茲弒母殺父案,也並非虛構,而是真實歷史事件

麗茲案真實照片。

邪君今天介紹的電影,講的就是這首童謠背後的故事。

一樁犯罪兇手最終獲釋的完美謀殺案:

麗茲

Lizzie

赤身的女兒,強硬且保守的父親,可愛又柔弱的女僕,以及沾滿了鳥類鮮血和羽毛的斧頭,是組成這場謀殺的全部要素。

除此以外,兩位女主十分“捨得”的表演,也是此片不能不提的噱頭。

飾演麗茲的是時尚模特兼實力演員科洛·塞維尼,與她姬情滿滿的幫兇則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兩人的靚麗無疑為這個殘酷的故事,增添了些許明亮。


那是1892年的美國麻薩諸塞州,富有的波頓一家住在郊外。

因為有著一個極端保守、愛惜名聲、又吝嗇如葛朗臺一樣的父親,女兒麗茲的青春慢慢在家中消耗殆盡。

32歲,獨身,住在父親幽暗偏遠的大房子裡,好不容易出門一趟,卻要忍受他人的閒言碎語。

而且,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新時代女性,她沒有辦法接受家庭物質豐盈的生活,全都是靠剝削農民而來。

外面民不聊生,而她的父親卻藉此大肆斂財,她們安居郊外,假裝對此一無所知。

父親的行為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安全,波頓家門口的恐嚇信從來就沒有斷過。

但是,她的父親卻無動於衷,完全不去處理。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波頓對女兒的意見完全嗤之以鼻。

認為一個女人,怎麼能有自己的見解?

當然,頑固保守的他也忍受不了一個處處頂撞自己的女兒。

他秘密地計劃著把這個老姑娘送到精神病院去好好治治。

父女矛盾像繃緊的弦,風一吹,就要斷裂。

這就是麗茲在遇見女僕布麗奇特之前的生活,無趣,壓抑。

而布麗奇特,則是那一陣輕風。

一個普通的女孩,獨自越過大西洋,從愛爾蘭來到這裡謀口飯吃。

一個柔弱的女孩,在清寒生活的重擔之下,只是想幹好自己的工作。

可惜波頓並不是什麼善良的僱主。

他用建議的口氣,讓布麗奇特在晚上睡覺時不要關門。

而布麗奇特只能咬咬牙接受,畢竟寄人籬下,她又能有什麼說不的權利呢?

每天晚上,波頓都會偷偷溜進來,行不軌之事。

小小的頂層閣樓,到了黑夜就成為了布麗奇特的地獄。

在這樣暗無天日的日子裡,溫柔的麗茲對她的善意出乎她的意料。

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居然願意費心去關心女僕的居住環境,還用她的真名布麗奇特稱呼她,怎麼可能不叫她感動。

情愫就這樣在抑鬱的老小姐和初觸世面的小女僕之間萌生開來。

若不是同為女性的話,這或許還能是一段浪漫的瑪麗蘇故事。

不幸的是,橫在她們中間的困難,堪比千山萬水。

有一次,她們在穀倉裡溫存的時候,被波頓發現了。

波頓怒不可遏,狠狠扼住布麗奇特的脖子,逼她承認自己就是個Whore。

同時也嚴令禁止她們繼續交往。

而這就是麗茲弒父的最大作案動機,兩個長久以來被父權壓制的女人決定:

她們要一起除掉這個禁錮自由、草菅人命的父親,以及猥褻女性的僱主。

她們舉起了斧頭。

這一砍,多年來的委屈、憤懣、苦悶隨著手起斧落全數傾瀉。

警察自然不是愚蠢無能到完全沒有懷疑。

一家人都被謀殺了,只剩下作為遺產繼承人的女兒,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誰動的手。

在兇手如此明顯的情況下,麗茲是怎麼脫罪,而這又是怎麼成為完美謀殺的呢?

第一點,關鍵的兇器上,並沒有受害人的血液和毛髮樣本。

也就是說,沒有確切的作案工具來給麗茲定罪。

第二點,在物證缺乏的情況下,唯一的目擊者,同時也是嫌疑人,不能作為證人。

人證物證,一樣也沒有。

最重要的一點,是陪審團並不相信麗茲會砍死自己的父親。

這便是整個事件最為諷刺的地方:

麗茲與布麗奇特因為是女性而受到到壓迫,最終舉起了斧頭。

同樣也是因為女性的身份,沒有人願意相信她們能做出如此殘暴的事。

最終她們無罪釋放。

而她們成功出逃後,又是否能肩負著罪孽,拿著鉅額遺產,雙雙活於桃花源中呢?

這是一部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怎麼可能如此童話。

麗茲此刻對於布麗奇特而言,不再是那個寒冬中給予她溫暖,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而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瘋子。

愛意被殘酷驅散了。

而麗茲本人,雖然沒有因此入獄受刑,但她之後的生活古井無波,和入獄也沒有多大區別了。

當然,這只是導演對麗茲·波頓殺人案的一種解釋。

至今也沒有確實證據,有可能是她父親大肆斂財,不顧農民死活的行徑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但是世人們還是更加偏愛“麗茲就是殺人狂魔”這個故事版本。

一個生活時代和思想觀念錯位的悲劇,一個代價過大淒涼又艱難的反抗,讓我們在心生惋惜和同情的同時,也更加珍惜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