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夠崛起是因為分贓分得均 如果給你那麼多錢你願意進華為嗎

很多企業對變革的期望,是希望用一年的時間就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但這是不現實的。任總對華為過去三十年的總結中,提到了向西方公司持續的學習變革管理體系,這是與很多企業的一個差異所在。

當下全球經濟不景氣,華為卻逆風飛揚。華為成功的基因和秘訣是什麼?

優秀的經營模式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確對於大部分了解華為的管理都是表面的東西,認為華為的成功是引進各種優秀企業管理模式、華為的狼性文化、華為的全員持股方式等等。我們知道華為向IBM、合益、埃森哲等諮詢公司學習優秀管理模式,但唯獨沒有向外學習的是華為的優秀經營思維(包括企業文化和核心經營理念等)。

可見,華為依舊是華為,華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不是因為學習了IBM、合益、埃森哲等諮詢公司的優秀管理模式而成功,而是因為這些優秀管理模式讓華為的優秀經營思維成功落地。正因為華為有了優秀經營思維,所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嫁接各種優秀管理模式,讓優秀經營思維深入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並得以發揮。

真正按照用戶需求研發產品

"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華為把為客戶服務作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對客戶有著宗教般的虔誠,"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闆",用心發現和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貼心服務,贏得了全球客戶的信賴和廣泛好評。

在產品研發上,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堅持把每年銷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發,尋找並解決客戶的"痛點",以過硬的產品和領先技術構築起強大的競爭實力。任正非堅持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讓客戶的壓力無損耗地在組織內部進行傳遞,把客戶滿意作為華為管理持續改進的原動力。

海思麒麟處理器

現如今麒麟處理器可以說華為手機的一大賣點,先不管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愛國」成分,但顯然麒麟處理器已經追上,甚至在個別方面已經超過目前其他廠商的旗艦芯片。而麒麟970的綜合實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雖然和驍龍845以及蘋果A11芯片在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但至少技術水平已經全面趕上了。

但可能很多人還記得,麒麟處理器在早期的體驗非常糟糕,性能弱、發熱大、耗電大、不兼容,這些毛病曾經讓很多放棄預裝麒麟處理器的華為手機。但是通過幾年的技術投入,華為所幸一步步解決了這些比較大的痛點,真正讓麒麟處理器也能「用」在旗艦機上。

海量專利

"華為擁有世界第一的專利申請量,但沒有一項是原創性的產品開發。只是在西方公司的成果上進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進和集成能力的提升。對於核心技術,只是通過購買的方式和支付許可費的方式實現了產品的國際市場準入,並在競爭的市場上逐步求得生存。由於華為支付費用,也實現了與西方公司的和平相處。

用2~3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換來華為幾百億元的合同銷售額。你要想加入國際俱樂部,你就得交買路錢,按國際規則辦事,支付專利使用費或者專利互換。"對技術和研發的常年投入,用專利護衛公司的成長和壯大,用買路錢(支付專利費)換取國際市場的和平共處。這種在國際市場的生存策略,也是——可以複製的。

華為員工很拼是因為分贓分得好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華為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幫能征善戰,勇於拼搏的人才,為了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華為給了人才成長的土壤和充足養分,可以說華為是國內企業界對於人才培養和人才激勵方面投入最多,也是回報最為豐厚的一家企業。

在許多人眼中,華為是"三高"企業: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華為管理層堅信,高工資是第一推動力,重賞之下才有勇夫。華為是中國企業中最早提出薪酬向歐美企業看齊的企業,也正是憑藉華為在薪酬福利方面超強的誘惑力吸引了眾多優秀大學畢業生,早在2000年左右,華為本科生年收入就可以達到10萬元,當然這個收入包括工資、福利、加班費、補助、獎金和股票等。

華為今天的成就,某種意義上,是任正非的思想和意志的產物,華為的未來,更需要"千面英雄"的到來。今天的任總已從低調幕後一躍而成為臺前網紅,相信任總與生俱來的自我批判精神與超人的智慧一定能避開"蝦米一紅就死"的宿命,而成為紅辣椒,越老越紅,越紅越具有持續革命的鬥志,引領華為戒驕戒躁,不忘初心,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