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投放持續減弱,釋放了什麼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1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最為重要的貨幣M2(廣義貨幣)增速保持同比8%水平不變,與10月持平。M2餘額為181.32萬億元,較上月增加1.76萬億。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同比也多增了1267億元。

中國貨幣M2曾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這在經濟學上又被稱為積極的信用擴張,即保持非常充裕的貨幣流動性。中國經濟保持長時間的中高速增長水平,與積極的信用擴張分不開,但持續的信用擴張也會帶來經濟問題和金融風險。如中國的高房價泡沫和非金融機構的債務槓桿率過高的問題。

高房價泡沫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最典型代表,其背後的支撐力量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整個鏈條,對金融機構的過度債務依賴。簡單講就是從買地,到建房,再到銷售,整個鏈條上都是通過金融債務槓桿的方式維持的。隨著房價的不斷走高,金融機構實際參與到房地產整個鏈條上的債務規模也跟隨快速膨脹,這不僅直接的推高了貨幣M2的增長規模,更嚴重的是提拉了貨幣M2的增速。

而非金融機構的債務槓桿率過高,主要是長期的超低利率水平造成的。這與過去10年裡的全球經濟大環境正處於經濟危機的復甦週期有直接關係。正是超寬鬆貨幣大環境所製造的財富膨脹激勵,促使了中國企業瘋狂的擴張規模,用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的方式,來獲取短期收益。這背後的金融風險是企業經營負債率明顯高企和累積,以及始終保持高度緊張的經營現金流。其本質是將企業經營風險轉嫁給了金融機構,從而拖累中國經濟深陷系統性金融風險之中。

因此,自2017年開始,中國政府主動實施金融嚴監管操作,目的就是要控制貨幣M2的超高增速,實現對中國金融去槓桿的目標。直至如今,已經將近兩年。中國貨幣M2增速由原來的13%、14%,回落至10%以下,進入2018年,更是維持在9%以下,並繼續向下試探,直至10月的貨幣M2增速為8%。

從過去兩年裡的經濟數據對比來看,持續走低的貨幣M2增速,並沒有對中國造成嚴重拖累。GDP增速從2017年年初的6.9%,回落至如今的6.7%,調整幅度僅為2.89%,而同期的貨幣M2增速則由11%下降至於8%,降幅高達27.27%。同期的CPI漲幅則基本保持不變,同期的PPI也只回落了3.27%。

由此可見,中國主動調降金融槓桿的操作,是在平穩有序中穩步推進的。2018年中國央行主動4次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以及始終保持歷史較低利率水平不變,也正是配合政府宏觀政策的金融去槓桿操作,即“嚴監管、寬信用”。不符合去產能、調結構的商業投融資活動,中國金融監管層要求金融機構要謹慎對待。對於科技創新和新產業、新技術的商業投融資活動,金融機構又保有充裕的貨幣流動性儲備。

下一步,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速相對穩定,和貨幣M2增速水平合理的前提下,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增產,保持信用擴張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因此,新一輪的中國實體經濟投資浪潮正在來臨,寬鬆的中國經濟投資環境也將再度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