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動的友情,是從青絲到白髮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和39778人打招呼,會熟悉3619人,會親近275人,但最終絕大多數都走失在茫茫人海。

美國科學家萊特說:“老的樹最好澆,老的馬最好騎,老的書最好讀,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賴。”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

如果說,世界上最惹人豔羨的愛情是從校服到婚紗。

那麼,最讓人感動的友情,一定是從青絲到白髮。

01

有人說,離你最遠的地方,是極地,離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極地。

那裡最靠近天堂,那裡最接近幸福。

在海拔3700m的西藏託林村生活著三位有著65年閨蜜情的“三公主”,她們是73歲的白瑪曲珍、70歲的次仁曲珍和85歲的曲美卓嘎


白瑪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貧寒,曲美卓嘎是個孤兒,但在三位奶奶的臉上看不到一點憂傷和失落。

白瑪曲珍每天早上會塗抹上自制的草藥膏,打扮得美美的去呼喊閨蜜,然後三人再一起上山採摘藥草,一路唱唱鬧鬧,說說笑笑,慢慢走回家燒製原料,再顫顫巍巍地彼此扶持著來到路邊向路人推銷她們的面膜。

她們從早到晚吵著、鬧著,逗趣拌嘴,一個內向好欺負,一個毒舌愛說笑,一個開朗嘻嘻哈哈,在這三位“高原SHE”的臉上,最不缺的就是笑容,她們過得怡然又愉悅。

羅曼·羅蘭說過,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

親愛的閨蜜,謝謝你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從朝霞到日落,從晨鐘到暮鼓,從青絲到白髮。

是你的陪伴,讓我忘了煩憂,只記得歡聲笑語。

02

深圳衛視有一檔停播的節目叫《我有一封信》,節目的設定是幫助人們去尋找那些失散多年的親人舊友。

我看過停播前的一期節目。那期的主人公是時年已經80歲的老人顏世偉,他要尋找的是自己失聯62年的老友劉元江

兩位老人的友情開始於1950年坐落在長白山下一個名叫螞蟻河的小村莊上的臨江中學。

在當時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兩位少年互相扶持,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只是後來時局動盪,彼此失去了聯繫。

或許,我們記不得那些陪我們一起笑的人,但卻絕對不會遺忘和我們一起哭過的人。

所以,哪怕時光荏苒,縱然移居海外,顏世偉還是決定要找到老友,向他道謝,跟他重走青春路。

幸運的是,在節目組的努力之下,最終找到了劉元江老人,並邀請到了他來到節目現場。


隔著節目組搭建的信件樣式的屏障,激動的顏世偉老人動情地呼喊,“你還記得鴨綠江水的波濤嗎?”

“記得”,劉元江老人在那頭怯怯地答著,帶著一絲疑惑和期許;

“你還記得帽兒山的雲霧嗎?” “記得。”“你還記得螞蟻河的冰霜嗎?” “記得啊。”“你還記得大禮堂的鐘聲嗎?” “記得啊。”“那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路啊。”

劉元江的表情帶著一絲懵懂,他年紀大了,很多久遠的記憶早已被歲月吞噬。

記憶力驚人的顏世偉接著追問,“那你記得在學校前邊的宿舍,你每天給一個同學洗脖子嗎,因為他得了大骨節病,不方便動彈。”

“不記得了”,劉元江老人諾諾地回答著。

“你還記得1951年,你和幾個同學一起去臨江車站為一個遠行的同學送行,在火車快要開動的時候,你們一起招手高喊:鴨綠江水深千尺,不及同學送我情,你把這都忘了嗎?”

屏障那頭的顏世偉老人焦急不已,屏障這頭的劉元江老人早已哭得不知所措,他不停地拱手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都忘了。”

於是顏世偉老人接著回憶他們一起經歷過的事,遇見過的一些人,終於喚起了劉元江老人深處的記憶。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有些人,是拼盡全力也要去重逢的,有些情,是不論歲月變遷也不會遺忘的。

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我們走失了,你不要擔心,我會來找你,時光不負有情人,我總能找到你的。

03

在文壇上,有很多才子佳人的佳話,也有不少恩師摯友的美談,比如巴金冰心

兩人的故事,開始於1933年。

那年,巴金在北平小住,與鄭振鐸、章靳等人一起創辦《文學季刊》。為了給刊物組稿,他和章靳一起去拜訪了冰心。

那一次的見面,兩人一見如故。巴金自覺受益匪淺,冰心也對這位靦腆內斂的“小弟弟”印象深刻。

文字讓兩個陌生的靈魂惺惺相惜,靈犀相通。她懂他未說出口的理想抱負,他知她未曾言語的需求取捨。


他是她的“老弟”,她是他的“大姐”。

顛沛流離之際,巴金會帶著未婚妻去看望冰心;重逢之時,兩人會再次把酒言歡,暢談開懷。

只要冰心出差或路過上海,巴金就會來車站接送;從死亡線上掙脫後,巴金想到的第一個人也是冰心。

巴金85歲生辰之時,已經90歲的冰心特意送來一隻精美的竹編花瓶,並親手題詞“她將時刻站在你的座旁,你將從她所供養懂得四時不斷的繁花密葉中,看到我的微笑。”

在生活上,他們互相幫助;在精神上,相互扶持;在文學創作上,也互相啟迪。

他們是摯友,更是超越血緣的親人。

70年的友情歲月裡,從懵懂青年到耄耋老者,他們互為知己,攜手同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親愛的朋友,你就是我的明燈,有了你的光芒照耀,我就有了前行的勇氣,只要你在那,我就不會感到孤獨。

04

2011年除夕夜,臺灣大眾銀行發佈了一條3分多鐘的廣告短片,名字叫做《夢騎士》。

故事發生在5個80多歲的老人身上。

那年,他們在昔日好友的追悼會上重逢,看著年輕時候在海邊的照片,想起那些未完成的夢想,於是,他們決定替去世的好友完成騎摩托車環島旅行的夢想。

5位老人的身體早已沒有年輕時壯碩,一個重聽,一個得了癌症,三個有心臟病,每一個都有退化性關節炎。

看著老友的舊照片,還有倉庫裡落滿灰塵的摩托車,他們選擇再次出發。

拔掉吊針,丟掉柺杖,扔下藥丸,積極鍛鍊身體。

終於,6個月後,他們穿上了帥氣的機車裝,背上了朋友的遺像,開始了這段未完成的旅程。


這並不僅僅只是廣告,更是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原型就是2007年發起的“挑戰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騎士摩托車環臺日記”活動。

17位平均年齡81的老人,環島騎行13天,駛過1139公里,帶著舊友的遺像一起完成了環島騎行的夢想。

高爾基說,真正的朋友,在你成功的時候會為你高興,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會給你支持和鼓勵。

親愛的朋友,有些夢想,如果你已無法完成,那我就來替你完成,哪怕我也垂垂老去,哪怕我會力不從心,但這是你的夢想,就是我要守護的夢想。

有人去問禪師:“何為友?”

禪師回答說:

“友分四種。一如花,豔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時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和39778人打招呼,會熟悉3619人,會親近275人,但最終絕大多數都走失在茫茫人海。

如若足夠幸運,遇上了那些能夠與你相伴到老的摯友,請你千萬記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