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硬科技之都”,你瞭解多少?

從2016年冬到2018年冬,從一個菸頭到硬科技大會,從一間廁所到營商環境的鉅變,西安城市面貌獲得極大提升,對人才資金等吸引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顯著,已成為國內外熱點投資城市。

西安發展成果的取得,與我市高效的工作機制密不可分,根據重點工作開展,我市成立了多個作戰指揮部:“行革辦”“營商辦”“脫貧攻堅辦”以及“最多跑一次專班”“硬科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兩拆作戰指揮部”“農村人居環境辦”等。

為此,我們將全方位、多角度對這些作戰指揮部的職能作用、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展示,以促進各項工作開展,加快西安追趕超越發展。

2017年11月,我市成功舉辦了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

今年11月,又成功舉辦了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打響了“硬科技看西安”“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城市品牌。

去年硬科技大會舉辦以來,我市圍繞打造“硬科技之都”,把硬科技作為加快追趕超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跑道,大力實施硬科技+、互聯網+、軍民融合+、高校+和創業平臺+等一系列發展戰略,明確路線、出臺政策,實現了從會議向平臺、從概念向行動、從思路向措施的跨越,“硬科技發展西安,硬科技改變世界,硬科技決勝未來”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最強音,硬科技已成為引領支撐我市創新發展的新IP

我市硬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西安市硬科技產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大力推動。去年以來,全市通過實施“3329”工程(即:打造3個體系,建設3大平臺,辦好2項活動,發展9大產業),推進產業發展成效明顯。

全力打造三個體系

在發展硬科技工作中,我市首先夯實戰略支撐體系。推動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科技部的戰略合作。每年發佈硬科技產業發展白皮書,構建話語體系。加快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建設和大科學裝置建設步伐,強化原始創新。

強化工作協同體系成立硬科技產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西安市硬科技創新產業局、西安市硬科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明確了市級領導包抓分工,強化市區聯動

不斷完善政策措施體系市政府於2017年11月印發《發展硬科技產業十條措施》,西安市硬科技產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很快就印發了《西安市發展硬科技產業十條措施任務分解的通知》,對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分解安排。今年以來,大數據產業、機器人產業、科技金融產業等細分產業的規劃已經出臺,硬科技八路軍產業發展規劃也即將印發

謀劃建設三大平臺

為了給硬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市謀劃建設三大平臺。從我市科技顧問、金融顧問、各專業領域的規劃專家中遴選以及面向全球公開徵集推薦,成立了約300人的硬科技專家智庫成立絲路硬科技創新聯盟,在每個產業領域都安排有一個專業服務機構;與國內外20多個城市聯合組建“一帶一路”硬科技創新合作(城市)聯盟

,融通與凝聚區域創新能量,形成城市間硬科技開放共享的新格局。

辦好兩項品牌活動

在去年成功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基礎上,我市又成功舉辦了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並新增了硬科技產業博覽會,旨在搭建集產業盛會、賽事路演、成果展示、交流研討於一體的合作平臺,逐步辦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會。

硬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在硬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我市實施“一壯大七強化”硬科技產業培育計劃,多措並舉發展硬科技千億級和萬億級產業。

首先是壯大硬科技企業群。相繼出臺西安市科技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性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培育計劃。即將出臺關於支持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若干措施。預計年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00家,比去年新增400多家,培育小巨人企業1375家,今年首年度獲科技部認定中小型科技企業有3044家。

強化硬科技產業基金運作。財政出資100億元,通過基金群的形式聯合各類企業、金融資本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大西安硬科技產業基金。

強化硬科技發展載體建設。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計已建成眾創載體866個,累計建成眾創載體總面積2458.78萬平方米。在硬科技八路軍領域均建有示範小鎮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共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4個,在國家備案的眾創空間54個。

強化硬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佈局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預研阿秒光源、Z箍縮等一批大科學裝置。今年相繼出臺了西安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大幅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新增市級平臺90個。國家批覆的中國西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在加快建設。

強化硬科技企業招商。發佈了招商引資“黃金十條”、支持總部企業發展若干政策、精準招商“十個一”實施方案等。三星、美光、中科院西安科學城等項目相繼落戶,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設立研究院,阿里、科大訊飛、喜馬拉雅等成立絲路總部,亞馬遜、紫光、京東方、比亞迪、吉利、開沃、寶能等一大批著名企業紛紛落戶西安。

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出臺人才安居、個人所得稅返還等20餘項支持政策。新建13個海外引才聯絡站,開展“20城、30校、70場”專場招聘活動。新建25個院士工作站。舉辦“萬名學子看西安”“新西安人遊西安”等活動。

強化政府與高校院所聯動,已舉辦10餘場百萬校友迴歸活動,簽約227個項目,校友招商功能充分挖掘。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各高校新建創新平臺共計30多個,其中西交大獲批國家增材製造國家創新中心、大數據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西北大學獲批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紮實推進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支持一批試點單位先行先試,在國家剛剛發佈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中,西安14個優秀案例入選,入選數量列八個試驗區第三名,列三個市級試驗區第一名。

強化軍民融合示範區創建。編制了《西安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構建了“兩園五基地”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總體格局。積極推進陝西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等創新型的平臺建設。積極開展軍民融合產業標準化試點,2017年以來,推動軍口單位制定修訂民用標準22項;推動民口單位制定修訂的軍用標準3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