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佈|這裡是阜寧!40年的滄桑鉅變……



40年,波瀾壯闊

40年,滄桑鉅變

鹽城砥礪前行

走過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

留下了一個個輝煌的足跡

是什麼 讓這座城市迸發

改革的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

是什麼 讓這座城市擁有

疾步穩踏新徵程勇立潮頭的勇氣?

鹽城發佈

聯合各地官方新媒體

特別策劃推出

《改革開放40週年看鹽城》

系列報道

今天推出:阜寧


阜寧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1978到2018,轉眼改革開放已經經歷了40年。這40年來,阜寧在省、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百萬人民的努力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戰勝6.23災難再到美麗鄉村建設等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開創了阜寧奮力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40年,阜寧滄桑鉅變


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

阜寧地處江淮平原,水網密集,一直是農業大縣,五十年代蘇北灌溉總渠修築後,阜寧實現旱改水,農業以稻麥兩季為主,曾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縣。改革開放後,阜寧在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生態三寶”同時,探索出一條傳統的農業轉型發展新路。




2018年,阜寧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0.5萬畝,其中設施農業2.5萬畝。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進有機稻米基地建設,建成種植業化肥農藥“雙減”示範基地15個,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10萬畝,輪作休耕耕地1萬畝,創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

阜寧產業發展是從傳統的開關櫃和閥門、玻璃等發展起來的,1998年,江蘇省阜寧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招商引資工作正式啟動,黃河藥業等首批企業進駐開發區。早在2007年前,阜寧還沒有一家新能源產業。 如今,阜寧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前三名。






今年以來,阜寧縣充分發揮“六大產業聯盟”引領作用,在上半年,新能源產業實現開票銷售31.8億元,同比增長50.5%,其中,光電光伏產業實現開票銷售25.9億元,同比增長54.8%;風電裝備產業實現開票銷售5.9億元,同比增長34.3%。新能源產業實現入庫稅金8326萬元,同比增長70.3%。截止目前,阜寧引進超千萬元產業鏈項目60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戰勝6·23,傳承鐵軍魂


2016年6月23日下午2:30左右,阜寧突然遭遇百年未遇的龍捲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在長30公里、寬1.7公里的狹長區域,形成強風強雨帶,龍捲風等級判定為EF4級,最高風速達73米/秒,風力等級超過17級。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直接經濟損失達43.77多億元。



災害共涉及阜寧15個鎮區115個村(居),其中受災嚴重的有7個鎮區22個村(居)1.22萬戶33688人,造成98人遇難、846人住院治療、緊急轉移28510人。


2016年9月20日,阜寧受災地區16個集中安置點4946套安置房全部開工建設,2017年6月17日上午,阜寧“6·23”災後重建最後一個安置點孔蕩大愛村搖號選房,至此,有安置需求的受災群眾全部拿到新房,所有受災群眾全都得到妥善安置,開啟了安居樂業新生活。



阜寧人在6·23抗災救災過程中顯現出的偉大的抗災救災精神和厚德、務實、創新、圖強的新時期阜寧精神,已成為阜寧不斷前行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

康居工程築就鄉村振興

到2018年8月底,全縣宅基地退出30762戶,復墾耕地15107畝,淨增耕地10620畝。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嚮往正不斷變成現實,繪就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撬動鄉村振興的“阜寧樣本”。



在科學規劃引領下,康居工程三次戰役連續推進,鄉村面貌持續改善,農民群眾精神面貌也顯著改觀。一個個美麗的農民集中居住點,成了鄉村一道靚亮的風景線。

農村直通自來水,蘇北第一家




喝乾淨的自來水對很多人來說不稀奇,但阜寧農民為此盼了很久,終於在2013年國慶節前收到這份“大禮”。同時,在縣委、縣政府的升級改造下,“四同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目標深入到每個老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