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最強科幻動作IP首次引進中國,《鐵血戰士》上演終極對決

繼《碟中諜6》之後,又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大片即將在10月26日上映,開啟好萊塢大片“保護月”,這一次地球遭遇的並不是核彈威脅,而是一群來自外星的最強獵手,這就是好萊塢重量級大片——最新版《 》。

30年前,施瓦辛格開啟了鐵血戰士登陸地球的序幕,在中美洲叢林中率隊大戰鐵血戰士,雖然歷經多次艱險逃脫了鐵血戰士的微型炸彈打擊,但這種頭戴不明金屬盔甲、滿嘴獠牙的人形高級智慧生物給人類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過十多年的演化,由吉姆和約翰-湯瑪斯兄弟所創造鐵血戰士的形象發生了較大改變。它們擁有相當造詣的高級文明,掌握了星際航行技術、全頻譜隱身技術等人類至今都極為敬仰的黑科技。

不過,雖然它們完全可以通過熱尋的紅外光譜視覺發現周圍的物體,操控肩抗式等離子激光炮對獵物發動襲擊,但也保留了具有古老文明特點的交戰法則和近身冷兵器的使用技巧,並且還特別喜歡用刀刃、矛等冷兵器作戰,古文明的烙印十分明顯。

從天體生物學角度看,鐵血戰士代表了外星智慧生物發展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在機體演化上變得更加強壯,能夠赤手空拳打碎堅硬的混凝土,可在南極溫度極低環境中若無其事般作戰。

這一點與我們所理解的宇宙生物進化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失重環境中,腿部功能很可能退化,變成我們在51區看到的細腿大腦袋外星人。

但鐵血戰士不同,強壯的四肢和發達的大腦明顯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結果,賦予了它們能夠在地球重力場環境中自如運動的能力。它們能夠從遙遠宇宙抵達地球,掌握了先進的星際航行技術,這表明其物種智商也在人類之上。

同時,鐵血戰士也保留了地球人類的一些特點,比如會呼吸空氣,適應地球的重力場,完全符合人們對人形外星生物的臆想。

10月26日上映的《鐵血戰士》由沙恩-布萊克執導並與佛萊德-德克爾共同撰寫劇本,據布萊克描述,2018版《鐵血戰士》是迄今為止最致命、最恐怖的,單兵裝備全面升級,採用了實景拍攝和CG特效的結合,讓特效和視覺效果無縫融合在一起。

高科技的介入賦予了鐵血戰士更多的技巧,打鬥場面更加刺激,別忘了鐵血戰士還有自帶強大的隱身能力,不乏人類士兵被大卸八塊的震撼鏡頭,這都暗示了這次鐵血戰士是有備而來。

影片一開始就用強大的CG刻畫了鐵血戰士的星際飛船,W型尾部設計借鑑了美軍B-2轟炸機的元素,扁平的機身讓人想到當年諾斯羅普的拳頭產品YF-23驗證機,外飄式發動機佈局儼然是SR-71黑鳥偵察機的元素。

鐵血飛船墜落地球之後,憑藉開場隱身能力征服了人類,對叢林中的人類士兵展開獵殺。

影片中還增加了一種體型更大的終極鐵血戰士,作戰能力更強,於是人類、鐵血和終極鐵血戰士三方展開了殊死搏鬥。人類逐漸明白,鐵血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並不是平等存在,而是獵殺與被獵殺的關係,與其稱為鐵血戰士,還不如稱之為鐵血文明的狩獵愛好者。

在鐵血戰士眼中,人類似乎是被囚禁在地球上的物種,每隔一段時間鐵血戰士就會乘坐飛船來獵殺升級。但是令鐵血戰士沒有想到的是,人類的智慧發展太快,短短几百年就發展出致命武器,獵殺遊戲變得不太好玩了,接下來的故事會如何發展,著實值得期待。

與1987年上映的第一部《鐵血戰士》相比,人類今天仍然沒有能夠對付鐵血戰士的必殺技,畢竟人類文明與鐵血文明之間有著巨大的技術溝壑。鐵血戰士對人類而言有三大優勢:第一個外星科技優勢,憑藉隱身能力、等離子激光炮以及紅外探測技術建立技術優勢;

第二個是機體運動能力,近身格鬥中人類完全不是對手;

第三個是鐵血戰士不僅能適應地球重力場,在人類的主場一點都不顯弱。

與之相比,人類擁有的是計謀和勇氣。在武器裝備全面落後的情況下,人類該如何才能完成救贖?10月26日上映的影片會告訴你答案。

最後說一下,影片並沒有提到鐵血戰士的起源,以及來到地球的最終目的,這是不是也為下一部《鐵血戰士》埋下了伏筆?強大的鐵血宇宙,坐等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