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兒童秋季腹瀉高發期臨近,這幾招預防和護理方法拿走不謝!

秋季腹瀉有哪些症狀表現?

秋季腹瀉的潛伏期為1 ~ 3天,多發生在6 ~ 24個月的嬰幼兒,4歲以上兒童少見。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沒有明顯感染中毒症狀。

發病初期1 ~ 2天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呈“三多”現象,即量多、次數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

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瀉,該怎麼辦?

小兒一旦發生腹瀉,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面色、大便次數、性狀及尿量。無論病情輕重,家長應帶患兒到醫院就診,最好同時帶去一份新鮮的大便,排便1個小時內及時無誤地送化驗檢查,使醫生做出正確診斷。

若小兒有精神改變(煩躁、精神弱)、四肢發涼、口乾、淚少、尿量明顯減少、雙眼閉不攏、前囟和眼窩凹陷等情況,應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秋季腹瀉期間,孩子怎麼吃飯?

寶寶秋季腹瀉期間要根據不同情況調整飲食。嬰兒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兒要給清談易消化飲食,如米湯、米粥、稀釋牛奶或脫脂酸奶等。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同時鼓勵孩子多喝水。

還要注意的是不要禁食,要繼續給孩子餵奶,可把粥、麵條等改成米湯,並且在米湯中加少許食鹽。暫時停用部分輔食,如肉、蛋、菜、水果等,等腹瀉減輕再開始食用,但停食輔食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天以內。

聽說“多吃多拉,不吃不拉”,所以腹瀉期間,孩子應該禁食?

這種做法是極度錯誤的。腹瀉期間禁食,會加重孩子體內的脫水程度。

兒童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而水是維繫生命的重要物質,年齡越小,水分所佔的體重比例越大。患兒丟失相當於體重5%的水分,即可出現脫水症狀(精神萎靡、口渴、煩躁、無力、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等);超過15%就會出現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見,家長此時應該繼續讓孩子進食,特別要注意攝入液體。只有早期預防並及時糾正脫水,才能使患兒儘早恢復健康。

腹瀉期間如何保護好寶寶的小屁屁?

由於腹瀉,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汙染小屁屁。寶寶皮膚薄且嫩,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易引起臀紅及尿路感染,因此家長要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沖洗臀部(儘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用衛生紙擦乾,選用柔軟、吸水性強的尿布,保持臀部皮膚清潔。有臀部皮膚破損者可暴露皮膚並用紅外線燈照射,以保持乾燥,並塗上百多邦軟膏。

女童發生秋季腹瀉時護理應該特別注意:女童發生腹瀉時,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排尿時的反應。首先要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衛生,每次排便後及時擦乾淨並清洗肛門周圍,注意擦拭時的方向,一定要由前向後擦拭;同時鼓勵孩子多飲水、多排尿,不能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