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是社會的頭髮

卡戴珊的陣仗

卡戴珊的資本

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戲子憑什麼唱一下跳一下刷個臉就賺那麼多錢!科學家賺了多少呢?

又或者:你們媒體能不能別成天發些明星的八卦屁事,就不能多發一些英雄們的事蹟?多宣揚宣揚科學家吧!

聽起來好義正辭嚴,好有道理吧?娛樂明星比科學家收入高、比英雄露臉多,所以這個社會病了?如果這是病,病的真不是現在的中國,自古如此;也不只中國,全世界如此。

你不信?看下面兩個例子:

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科學家納什,2015年5月,與妻子一起死於一場交通事故,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自己從機場乘坐出租車回家,結果死於車禍。

而同一時間,完全不知道她有什麼作品、全憑驚人的大屁股奪人眼球的女明星卡戴珊,被保鏢保護著奢華出行的照片充斥於各種媒體。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中國,人民群眾絕對會讓管他大屁股還是大眼睛的明星大大後悔,不該這麼招搖。但卡戴珊一直就那麼招搖,沒聽說有美國人或媒體因此譴責戲子地位高於科學家,感嘆花錢保護屁股而非保護大腦。是美國人民不尊敬科學家納什嗎?是美國政府和媒體不關心納什嗎?

也許有人要說,美國人天性就是這麼無厘頭。那就看看以嚴謹著稱的日本人吧:就在去年,冬奧會結束後,蟬聯男子花樣滑冰冠軍的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回到自己的家鄉,迎接他的是什麼呢?11萬人簇擁的花車遊行!11萬人啊!這是個什麼概念?可有人聽說過日本哪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享受過這樣的待遇?或者聽說日本媒體批評科學家待遇不及體育明星了嗎?

羽生結弦回家鄉

而要說明星賺錢最多,放眼全世界,中國的明星只怕還排不上號吧?娛樂圈還有一兩個勉強能擠進前十的,比如成龍,好像范冰冰也擠進去過女明星榜,但佔據前幾名的基本都是國外的明星;至於體育圈,那根本沒中國人什麼事。說這些不是說明星賺錢要向外國人看齊,還賺少了;而是想說明,文體明星高收入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決非中國獨有。群眾大可不必因此感慨社會病了,如果這是病,那也是整個地球病了幾千年,死不了的病,似乎也是與生俱來的病。

而這病,決不只在社會、只在他人身上存在,這種病,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頭髮和大腦,對於人來說哪一部分更重要不用說吧?但我們問問自己,花在頭髮維護上的時間和金錢對比花在大腦上的,誰更多?看一個人,更多關注的是對方的頭髮還是大腦?誠實地回答,答案大都是頭髮。

明星就是這個社會的頭髮,他們佔據最高位置,以其獨特的造型奪人眼球,各種折騰、各種維護、每天管理,至於大腦?用的就是你!沒到病和痛的時候,還根本注意不到大腦的存在——科學家,就是這個社會的大腦。

頭髮是會割了一茬又一茬,今年喜歡紅的明年喜歡綠的,這裡流行卷的那裡流行直的,有人好長有人好短……明星們也是這樣啊!那麼多紅得發紫的明星,還不是成了過眼煙雲?走在大街上都沒人認識!

科學家則不一樣,你聽說過有人換大腦的麼?一輩子全指著他使了。不會有人因為給大腦花的錢少了、讓大腦出頭露面的機會少了,而覺得輕視了自己的大腦、對大腦不公吧?為什麼?因為沒有哪個人會傻到把自己的大腦與頭髮相提並論!

所以,為什麼要把科學家與娛樂明星相提並論?他們是一個體系的嗎?他們有可比性嗎?科學家有時間成天拋頭露面嗎?科學家有必要靠奢侈品給自己裝門面嗎?豪車豪宅出入保鏢狗仔尾隨製造話題整天上熱搜,那還能搞科研嗎?變成明星的科學家,鮮有不變味的。坐得冷板凳、忍得了孤獨,是做科研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他們只會偶露崢嶸,決不可能天天上新聞、用豪車豪宅奢侈品刷存在感,那是娛樂明星的標配!

價格和價值,是兩回事。價格是別人給定的,價值是輸出給別人的。

娛樂明星們的千萬億,是浮動的價格,由消費者和市場給標價;科學家們的貢獻,是不變的價值,那是能決定文明進程的——用科學家的價值跟明星的價格比?怎麼比?譬如袁隆平,他的身價估值千億,與年齡還無關,哪個明星能望項背?但他這個身價能放到市場上消費嗎?不行,沒人消費得起。

其實也不必憤憤不平,頭髮雖然沒啥用,真沒有了也不好看是不?漂亮髮型也能讓人賞心悅目。再說了,用爹孃給的資本娛樂大眾,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而且身為頭髮,都免不了長了就要剃久了都會掉的命運,哪一茬也不可能死賴在頭上不走。

科學家則不然,明星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只要文明尚存,科學家就不滅。真正的科學家根本不會也沒空去跟明星比價格、比上新聞——大腦與頭髮,比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