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造神計劃」?i9-9900K 超頻小試

今年英特爾除了如計劃般推出第九代酷睿 i5 及 i7 處理器外,還為 i9 系列帶來了一個新的王者 —— i9-9900K,以往只出現在酷睿 X 系列中的 i9 與其說是下放了,不如說是將過去的酷睿 i7 進行了級別的提升,妥妥地是英特爾的「造神計劃」。對於 i9-9900K 這樣一款 8 核心 16 線程的超強遊戲處理器,我想大家對它的超頻性能是十分期待的,其實我也是。

作為一個遊戲玩家和硬件發燒友,我是十分願意去挑戰極限、讓產品發揮出更大價值的,而 i9-9900K 這個不鎖倍頻的設定賦予了玩家這個權利。當然,考慮到英特爾可能在出廠的時候就對 i9-9900K 進行了超頻,它的實際表現還是值得我們去挖掘挖掘的。在超頻之前,我想我們還是需要對它的整體參數進行一個大概的瞭解:

處理器名稱:i9-9900K核心代號:Coffee Lake製程工藝:14nm++核心 / 線程數: 8 / 16基礎頻率:3.6GHz最大睿頻:5.0GHz四核睿頻:4.8GHz八核睿頻:4.7GHz緩存:16MB熱設計功耗(TDP):95W總線速度:8 GT/s DMI3

當然,光這麼幾個參數是很難把 i9-9900K 的優勢說清楚的,因此還要多說幾句。在維持 14nm 製程工藝的基礎上,英特爾再次發揮極強的優化能力,因此 i9-9900K 與上一代的 i7-8700K 相比,在核心數上多了兩顆(提升 30%)、三級緩存增加至了 16MB(提升了 30%);頻率上,基礎頻率降低了 0.1GHz,最大睿頻達到 5.0GHz(單核與雙核均可實現)、全核睿頻可達 4.7GHz(相當於 i7-8700K 的單核最大睿頻)。

這次九代酷睿處理器還有一個小變動,或者說是「迴歸」,因為之前一直被詬病的 TIM 硅脂散熱總算被換掉了,重新用上了導熱係數更好的無釺劑焊,如此一來熱量不會積聚在處理器內,而是快速傳導至外殼並被 CPU 散熱器帶走。之前很多玩家為了更好的超頻表現,都選擇對 CPU 進行開蓋換液金來提升散熱性能,但開蓋畢竟存在一定的報廢風險,萬一失誤了就只能把 CPU 拿來做鑰匙扣了。現在官方用上了無釺劑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沒必要開蓋了。

好馬也需要配好鞍

說到超頻,聽起來似乎只和處理器自身有關,但其實不光是處理器自身的體質很重要,整個平臺中各個硬件的素質也同樣影響超頻的發揮,尤其以主板、處理器散熱器、電源為大頭。這次選擇主板是近期大熱的 ROG MAXIMUS XI GENE(下文簡稱 ROG M11G),之前也露過多次臉了。之所以說大熱,是因為目前它創造了多項超頻記錄,包括 7.61GHz 的處理器全核超頻記錄,以及 5566MHz 的 DDR4 內存超頻記錄。

當然這種十分極限的情況,我們一般人也難以達到,畢竟我們的電腦買回來還是要日常使用的,那麼在超頻之後能穩定使用就成為了一個重點,在這一方面 ROG M11G 同樣有其出色的地方。時隔數年再度推出的 M11G 主板,在外觀上也跟進了最新的設計。雖然體積較小,為 mATX 規格,但在性能、功能和擴展上卻絲毫不輸傳統的 ATX 主板,哪怕與自家的其他 MAXIMUS 系主板相比也不落下風,這裡簡單總結幾個優勢:

一、堆料不妥協。作為一款超頻小鋼炮,M11G 在 CPU 供電上安排了 8+8 pin 接口,這給了九代酷睿處理器更好的性能發揮空間,也讓超頻玩家更有施展拳腳的餘地。同時,M11G 還配備了專門的板載頻率產生器,能夠更精準地調整處理器的頻率,畢竟超頻嘛,除了性能,穩定性和安全也很重要。在散熱鎧甲上 M11G 也鋪得很豐滿,右側連體式 M.2 散熱鎧甲、右下方連體式 Z390 芯片組散熱鎧甲,連雙 M.2 擴展卡現在也加上了鎧甲套裝。

二、動動手就能超頻的智能自動調校。M11G 不僅僅給硬件發燒友提供了細緻化的超頻選項,還安排了一個 AI 自動超頻的功能,它藉助一個專用算法來評估 CPU 的潛能,並針對處理器和散熱系統進行分析,得出當前平臺最佳的超頻配置。後續應用的時候,也能監控系統中的各項重點指標。這次不妨就試試看它的實力,看看到底準不準確。

三、高達四個 M.2 固態硬盤的接口。即便是傳統的 ATX 主板,通常也只有 2 個 M.2 固態硬盤接口,而 M11G 除了傳統的兩個 M.2 接口外,通過特殊的 DIMM.2 接口,還能轉接一塊擁有散熱片的雙 M.2 擴展卡,讓存儲容量更上一層樓,更是讓英特爾的 IRST 快速存儲技術能發揮到極致。當然,對於普通玩家來說,經濟實惠的 SATA SSD 更加適合一些,所以 M11G 的目標人群自然還是極少數的極客和發燒友。

四、獨家的雙倍容量內存。藉助華碩特製的內存佈線技術,M11G 的單個內存插槽能支持到 32GB 的容量,因此雖然 M11G 僅有 2 個內存插槽,但總容量同樣可以高達 64GB,不輸於傳統的 4 個內存插槽。考慮到雙倍容量內存的特殊性,目前僅有 ZADAK 和芝奇兩家提供了雙倍容量內存,在購買方面還是稍微困難一些。這次我們搭配的便是其中的 ZADAK 雙倍容量內存,單條容量為 32GB,同時頻率也達到了 DDR4 3200MHz,另外還有更高規格的 3600MHz,當然那都是拿錢堆起來的啊!

電源和散熱器,同樣是來自 ROG 家的雷神 1200W 白金電源和龍王 240 水冷散熱器。這算是 ROG 首次推出自家的電源和散熱器,並且一上來就是最高規格。ROG 雷神 1200W 白金電源使用全日系電容設計,並通過了白金認證,模組化的線材設計配上官方定製的電源線,規格和逼格都有了。當然我認為比較好的是它還有一個專門用來監控功率的屏幕,這樣整個平臺的用電狀況都一目瞭然了 —— 前提是你把機箱放桌子上啊。至於散熱器,之前有人說我那個 120mm 規格的不夠看,這不現在上了 240mm 規格的,應付起超頻的 i9-9900K 應該問題不大,同時也能與主板的 AI 智能超頻相兼容,正好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至於平臺的其他東西,在之前的文章裡尾巴們已經見過了,這裡列個表簡單介紹下,就開始我們的超頻環節吧!

處理器:i9-9900K主板:ROG MAXIMUS XI GENE散熱器:龍王 240mm 一體式水冷內存:ZADAK 32GB × 2 DDR4 3200MHz顯卡:NVIDIA GeForce RTX2080Ti Founder Edition硬盤:浦科特 M9PeG + 三星 970 EVO電源:ROG 雷神 1200W

全核 5.0GHz 只是小試牛刀

去年在做 i7-8700K 首測的時候,印象比較深的是它全核超頻能達到 5.0GHz,此時帶來的性能提升確實十分給力。那麼對於增加了核心同時官方還提升頻率的 i9-9900K,是不是能達到同樣目標呢?結論是 —— 必須可以啊!

在 M11G 主板的 BIOS 中,我們可以看到 M11G 對這顆 i9-9900K 的體質判定是能全核超頻至 5.0GHz,提升幅度達到 38%,同時這套散熱系統得分 182 分。但超頻並不是非得進 BIOS,ROG 新推出的 AI Suite 3 同樣可以實現。它支持在 Windows 系統中直接查看甚至調節超頻的各個選項,而不需要經歷「手動調整參數 - 重啟 - 手動壓力測試」的繁瑣過程,它內置的超頻方式,支持「自動設置最匹配參數 - 實時生效 - 自帶壓力測試」的流水線般操作 —— 換句話說,你只需要按個鍵就可以實現超頻了。

之前在 ROG M11H 主板上我就已經嘗試過了處理器全核超頻至 5.1GHz、內存開啟 XMP 達到 3600MHz 頻率,但由於 CPU 電壓已經來到 1.37v,CPU 的滿載溫度也確實比較高,以至於提升的幅度並不算大。這次更換了主板和散熱器再來一次,看看它能不能煥發出新的實力。先以它分析的最佳參數 —— 全核超頻至 5.0GHz 開始吧!

通過 AIDA64 的壓力測試,我們可以看到 i9-9900K 的各個核心都很穩定地工作在了 5.0GHz 頻率,CPU 電壓為 1.295v,滿載時 CPU 溫度保持在 70 度左右,看起來溫度還可以,依然有拔高的空間,繼續向全核 5.1GHz 進發,看看 CPU 電壓和滿載溫度能否再往下壓一壓。在 AI Suite 3 的進階設置中,對核心頻率進行手動的群組調節至 5.1GHz,同時保留 XMP 內存超頻,其他保持不變,看看錶現如何。

可以看到,在全核 5.1GHz 情況下,CPU 電壓來到了 1.329v,滿載狀態下 CPU 溫度來到了 82 度,但個別核心已經開始時不時地突破 90 度了,此時單位功耗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已經十分有限,但好在也是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不過和之前 ROG M11H 主板的表現相比較的話,全核 5.1GHz 下 M11G 的 CPU 電壓可以更低一些。

經過這次嘗試,我發現 i9-9900K 本身的性能高度已經很高,說明官方對其頻率的設定還是較高的,也進一步壓縮的玩家們自主超頻的空間。說到超頻,單就我這顆個體來說,全核 5.0GHz 是能穩定使用且滿載溫度不高的設定,也與 AI 智能超頻給出的最佳配置一致,同時單位功耗與單位性能的提升上比較匹配。若要往上再提至全核 5.1GHz,則需要更高的 CPU 電壓,此時就需要非常強勁的散熱系統來支撐了,且單位功耗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太低,主要還是容易因為撞溫度牆而導致降頻。

如果對於全核心高頻率並不是那麼追求,倒是可以嘗試對個別核心進行超頻,從而獲得更好的單核性能,這會讓 i9-9900K 在一些沒有對多核處理器優化的應用中有更好的表現。

那麼英特爾的「造神計劃」到底成功了沒?我個人認為,若要與 i7-8700K 相比,那還是有巨大優勢的,畢竟多了兩個物理核心,同樣也能很穩地超頻至全核 5.0GHz。而在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當中,它還是受限於 14nm 製程工藝,無法有進一步的突破,其與 i7-9700K 相比最大的優勢仍然是多核 / 多線程性能。當然,這不妨礙 i9-990K 依舊是目前主流平臺中最適合遊戲的處理器,得益於多核多線程的設計,它即便是給遊戲主播用來邊直播邊玩遊戲,性能也是完全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