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師徒》:為什麼佛山出高手?“永春拳”告訴你答案!

青春功夫喜劇片《極品師徒》將於近日登上大銀幕,電影在中國、馬來西亞兩國取鏡,它講述了“盜墓小說”愛好者的富二代因緣際會認識了冒牌女音樂家,兩個人從恩人到知已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在命懸一線之際,永春拳宗師義師伯以肉身博生機幫助二人逃跑,由此揭開了永春拳蒙塵數十年的秘密......

對於大部分內地觀眾來說,大家通過《葉問》知道詠春拳,永春拳的廣知度不如詠春拳。實際上,永春拳的起源地也是出處福建,兩派功夫頗有淵源,究竟誰勝誰負乃是後話。但,由此確認了福建是武術之鄉。很多影視作品中,福建在觀眾心中是個武術聖地。我記得《龍門鏢局》中也有相關的情節描述:“秋月派了人去佛山請高手殺掉佟鏢頭......”。

說起對武術文化的研究,不光福建一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圈也崇尚永春拳。這部作品是永春拳的第十一代傳人周將哲耗時三年親自制片。從電影中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永春地域人文,故事腦洞大開,裡面有很多很搞笑的情節,比如:《極品師徒》幾乎全程用著閩式普通話就非常新鮮,北方觀眾聽的時候彷彿置身於福建、馬來一帶,讓人對故事有好奇心和探究欲。電影並沒有一上來就強調武術文化的主調,而是通過爺孫兩代人的視角去徐徐切入為何年齡倒置的伏筆。

一開始看《極品師徒》片名的時候以為是一個穿越片,開鏡是一個盜墓元素,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正經的武術故事。當你以為正反兩派生死對決是劇情高潮,轉身發現電影真正的高潮是閩南古鎮“那一跪”,身為武術傳人的使命感和內心重負感都給人留下了猜想和懷念。在中國,不光是武術的招式被得以傳承,武術的倫理也猶如一棵千年古樹般植深於武術人心中。在歷史的發展中,武德貢獻要超越於武技高低,這也是義師伯顛倒年齡的核心問題!

武術高低決定了一個人武術水平價值,武德決定了一個門派流傳價值。在《極品師徒》中,它不光是傳遞了永春拳的功夫底蘊,同時也講了一個關於武術倫理的故事。義師伯因為受奸人挑唆,走錯一步,致使整個師門慘遭滅門,這事成了他心底的夢魘。蘇一飛本來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他總想擺脫父親的干預,自已做點事,偶然間探聽得的“金墓”成為了他第一桶金的計劃。實際上,這個金墓只是犯罪份子的一個代號,當三組毫不相干的人馬誤打誤撞聚焦在金墓附近的公寓,他們的矛盾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夢想、悔恨、貪戀等各色的慾望交織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深淵。讓人沒有想到的,最後結束這些動盪的是神經錯亂的師傅。雖然人是神經錯亂,但是植根於骨子裡的武德是永遠不會遺忘的,這是電影的亮點。在一個法制來不及拯救弱者,惡人可以決定命運的生死存亡的時刻,能喚醒希望的只有美好的品德。

《極品師徒》不光猜不到結尾,開頭也無法猜到。可能你從言情入坑,卻上了一堂武德倫理課。總體來說還是正能量的。從製作成本來看,它是小成本;從涵蓋的視角來看,它是多元化的;但是從促進永春拳發揚光大的意義上來說,它是超值的。在突出傳家人形象的同時,電影沒有以意識形態為標準,沒有特意抬高人物的形象,它使人物看起來真實的生活在所處環境中。故事情節也沒有過於離奇或誇張,而是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進行藝術的推敲,電影展現了武術傳承和個人命運的變化,能夠引發觀眾對與武學與人性的思索。當然《極品師徒》也存在於個別細節的不足,在當年門派紛爭的情景細節可以處理的更深度一些。可能是考慮了觀眾的審美趣味的價值標準,更新了敘事的策略,但它也不失為一個有觀賞價值的誠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