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學的去上學,想看電影的不可錯過《敦刻爾克》

在心願樹上繫上自己的心願。南寧市民主路小學開學典禮。(網絡圖片)

9月1日,全國開學的日子。

兩個月的暑假,該玩的都玩了,該去的地方也去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該做的作業也都完成了,要不,就等著挨老師批評了。

2017年的暑期,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吳京的《戰狼2》,其創下的5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票房裡,相信也有你的一份貢獻。

開學了,就該收心了,專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想放鬆,就得等到週末或放假了。

電影海報。

不過,就在你們開學的這天,有一部大片也同時上演。

它的導演叫克里斯托弗·諾蘭,如果你看過《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大片,相信你不會忘記這個導演。

這是一部戰爭片,素材來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5月上旬),當時40萬的英國、法國、比利時等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

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在臨危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等人的謀劃下,制定“發電機行動”等方案來執行撤退行動,同時藉助大量的民間資源,才令撤退行動得於在1940年5月27日啟動,讓部隊官兵成功地躲過了德軍的進攻,安全地退回到英國的港口。

有影評寫到:看過影片的觀眾感受是如親臨其境,好像自己置身於戰爭現場,在焦急地等待著救援,那種近似窒息的壓迫感會團團包圍著你,有人甚至在影院裡發出了喊“救命”的尖叫聲。

這種感覺在導演諾蘭的強大敘事手法渲染下,利用躁動的鼓點和低沉的絃樂交替應用,使畫面產生強大的共鳴感,把人性的壓抑和絕望以及掙扎的體驗等情緒緩解發揮得淋淋盡致。

電影海報。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史實示意圖。

善學博雅&情感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