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沒有朋友”,這句話你信嗎?

“肯定有啊,咱不是兄弟嘛?”

“職場裡怎麼會有真正的朋友?明明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職場裡的人太壞了!總是在背後捅刀子!”

“友情?別逗了,不想著設計你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職場老司機給你的忠告:職場無朋友,職場只有利益。”

職場上有個流傳特別廣的說法:我是來上班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過去,我特別篤信,上班就是為了工作,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和同事走得太近,聊得太多。可在職場這些年,我就發現,職場沒有朋友,是一句很坑的忠告。

有個海歸同事,在一家世界五百強的海外辦公室工作了好多年,回國之後,水土不服得厲害。無論是同事合作,還是職位升遷,頻頻受挫。他為此苦惱了很久,自己平時工作努力,能力也沒話說,連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這才是職場最可怕的地方,你知道自己有待改進,又不知該從何下手。後來問了一圈,才知道,原因竟然是:同事關係疏遠。

同事苦惱地問我,上班不就是為了工作嗎。

過去,我也特別篤信,公私分明,沒必要和同事走得太近,聊得太多。可在職場這些年,我卻發現,職場沒有朋友,是個很坑的建議。做人下屬,伺候好老闆就行了。可要想在職場持續打怪升級,你的朋友就是你的級別。

王朔曾在《知識分子》出版後,有過一段令人警醒的內心剖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才能為自己總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層”找到合理開脫,從而也證明了自己機智過人,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每一個在職場中飽經歷練的人,可能依然保留著那份質疑一切的態度,但卻會因為老闆的偏見、客戶的質疑、同事的猜忌等遭遇著自我提升過程中難以突破的瓶頸期。

可能他們會想要去反抗,可能偶爾會覺得委屈。但職場從來都不是溫馨有愛的大家庭,不會相信眼淚。在重重壓力之下,打不倒每一個奮鬥在職場上的堅毅靈魂,也不會隨意揮霍說走就走的權利,反而用一場躲在角落的眼淚重整旗鼓。

中國式職場,關係未必大於實力,但做人一定和做事同樣重要。你想要跨越層級,會做人這種軟實力,不可或缺。朋友帶給一個人的資源,無論對菜鳥還是老司機,都至關重要。

記得《杜拉拉昇職記》裡有一個經典橋段,杜拉拉昇職路上,最困難也是最出彩的就是一個特別難的項目:新公司裝修。

剛接到項目的時候,杜拉拉沒有資源,沒有經驗,甚至連流程都不清楚。這和很多初入職場的小白很像——有時候你突然就接收了一個任務,但是完全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可杜拉拉卻很成功完成了這個項目,其中有一步很關鍵:找對人。

她動用了自己在公司所有的人脈,找到公司裡所有能說上話的同事,給了她很多供應商的關鍵信息。

這個自己找資源的技能對於小白來說,尤為實用。當你沒經驗又不知所措的時候,關係就是你的資源。你能動用的資源越多,職場越順利。

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和諧的同事關係,對於你來說不無裨益。不妨將同事看作工作上的伴侶,生活中的朋友在工作中積極一點,多承擔一些,多忍讓一點,儘量去幫助身邊的同事。

除了正常的工作衝突,在職場中我們也會遇到惡性競爭,那麼我們還是要保護自己的。

當你有足夠的事實或者能力去判斷同事的某些行為是非常不正當,已經明顯地違背職場規則,或者公司章程時,你要學會合理的拒絕或者抵制。

同事間相處的最高境界是永遠把別人當作好人,卻永遠記得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好人。

所以大多數人認為,互幫互助的職場關係恰恰是職場友誼的前提,甚至是長久的保障。

我曾經就吃過這方面的虧。初入職場,總覺得做事就好,所以除了佈置任務,和上級交集很少。我就這麼不鹹不淡地幹了幾個月,直到一個同級的同事,先我一步升職,我才發現,就在我還苦苦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她說起業務早已頭頭是道。

後來,我研究了一番,才發現,她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前輩,經常在業務上指點她,因為關係好,平時吃飯聊天,也知道不少公司裡的事兒,採坑的幾率很低。

除了能力過關,態度認真,她還對別人特別上心。

那會兒,和她在一個小組合作,她不僅可以說出每個組員的特點,還會記著每個人的生日,甚至飲食習慣和喜好。衝咖啡的時候會給鄰桌捎上一杯,點下午茶外賣會依著不同人的喜好去點。她不是事事都侃侃而談的類型,但卻是一個特別認真的聆聽者。所以,大家評價她,都覺得溫暖,信得過。

老闆也知道她特別能和人相處,不時會找她聊天,聽她說說同事的真實心聲。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出眾。

從她身上,我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在職場,你必須有交朋友的意識。

善解人意,關心他人,都是職場重要的軟通貨。和誰都能交上朋友,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懂得交朋友的人,都有同理心。他們能理解別人的不容易,也總能說到別人的心坎裡,而這些都是一個好領導必須具備的潛力。

當我們說交朋友,其實是在談感情。

在職場,總有人說,不要談感情,傷錢。可你總會發現,現實裡,懂得講感情的人,總比冷冰冰的人能決勝千里。

經濟學家早就告訴我們,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們的決策經常被感情推動。這就像每個人都說只要給我錢,環境多麼惡劣的工作我都做。可現實裡,這些人根本就堅持不下去。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能活在情感真空的環境裡

在談判技巧裡,有一條非常好用。如果你能用感情打動一個人,其實省錢省力。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兩個房產中介,其中一個陪著客戶看了兩個月的房子,跟房主討價還價,寧可從自己的佣金裡讓利,都沒拿下這個客戶。

另一個三天就賣了一套500萬的房子,就是因為他的一句話打動了買家。原來,這個房子買了做新房用的,女主人總想多挑挑,買個合適的。這個中介小哥只說了一句,好房子就像好男人一樣,得及早下手。一語說中女主人的心事,年紀不小了,結婚要儘早。

用感情打動一個人,遠比金錢更快更準。所以,真正聰明的人都很走心。

職場如戰場,但也不是戰場。說它是戰場,是要你隨時保持自己的戰鬥力,可說它不是,也是提醒我們,情感是個有力武器。所以,職場混得好的人,都很會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