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寶清縣雁窩島城址 隋國

雁窩島城址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境東北部,屬鐵器時代城址,名為''雁窩島古城'',由撓力河、寶清河和鏡面湖環抱,方圓200平方公里。雁窩島城北古墓群,曾出土磨製骨魚鏢、骨鏢;鐵刀、鐵釦;手製黑陶罐、紅衣陶片、黃褐陶片等。

雁窩島部分區域已闢為水禽自然保護區。在撓力河南岸,有古城1座,屬鐵器時代城址,名為''雁窩島古城''。古城呈方形,周長841米。城牆現存殘高1米,牆基底寬13米、頂寬3米。南牆有城門,設有甕城。牆為夯土版築。城外四周有城壕,寬4米,深2米。昔日,這裡三面環水,一面沼澤,春夏秋三季,島上草茂柳密,大雁、仙鶴、天鵝等飛禽在島上築巢棲息、繁衍,故名''雁窩島''。說其是島,實為一塊茫茫的沼澤地。沼澤密佈,車馬難進。

雁窩島城址位於黑龍江省寶清縣境東北部,撓力河南岸,屬三江低平原區。是一個由撓力河、寶清河和鏡面湖環抱的荒島,方圓200平方公里。昔日,這裡三面環水,一面沼澤,春夏秋三季,島上草茂柳密,大雁、仙鶴、天鵝等飛禽在島上築巢棲息、繁衍,故名“雁窩島”。說其是島,實為一塊茫茫的沼澤地。沼澤密佈,車馬難進。1957年3月,八五三農場組成墾荒隊,涉水進島,安營紮寨。

10月1日,正式宣佈雁窩島分場成立。墾荒隊員以頑強的毅力征服了“沼澤地”、“大醬缸”,當年開荒2萬多畝,並部分播種。一部電影《北大荒人》,雁窩島之名傳遍全國。1961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親筆為“雁窩島”題名。經過數十年的截流疏浚,架橋築路,造林修渠,墾殖建設,如今“沼澤變通途,沃野變糧倉”,成為著名的墾區。今為八五三農場四分場,雁窩島部分區域已闢為水禽自然保護區。在撓力河南岸,有古城1座,屬鐵器時代城址,名為“雁窩島古城”。古城呈方形,周長841米。城牆現存殘高1米,牆基底寬13米、頂寬3米。南牆有城門,設有甕城。牆為夯土版築。城外四周有城壕,寬4米,深2米。城北30米處有古墓群,曾出土磨製骨魚鏢、骨鏢;鐵刀、鐵釦;手製黑陶罐、紅衣陶片、黃褐陶片等。古墓群與古城應屬同一時代。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

雁窩島的收穫季節

雁窩島開發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