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節南遊(33)—井岡山黃洋界 大井 小井 龍潭(原創)

2018年3月9日星期五,井岡山陽光燦爛,天空湛藍。氣溫很低,有點冷。井岡山一日遊,看了黃洋界哨口、小井紅軍醫院、紅軍造幣廠、龍潭瀑布、大井毛主席舊居。天氣雖好,風景卻不咋樣。井岡山是紅色旅遊,走過看過,也就是看看當年紅軍生活戰鬥過的地方,緬懷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天下的萬般艱難,與常規風景旅遊不一樣。景區很規範,景點太分散,坐車時間長。門票有點貴:門票190,交通費90。好在政策不錯,三八節女同胞免票,所以景區裡到處都是嘰嘰喳喳的聲音。65歲以上也免票。票務管理很嚴,每個景點都要刷條碼驗指紋。景區告示說私家車不能進入,但私家車隨處都可見,還設有自駕遊停車位,沒搞清楚咋回事。

從茨坪遊客中心買票上車,第一站就是黃洋界。黃洋界位於茨坪西北面17公里,山頂海拔1343米。這裡群山起伏,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氣象萬千,時常瀰漫著茫茫的雲霧,好像汪洋大海一望無際,故又名:汪洋界。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保衛了井岡山。據說,紅軍用唯一的一門迫擊炮,從山上發射了三枚炮彈,在敵軍指揮所旁邊爆炸,嚇得敵軍倉皇逃竄。所以毛主席著名的詞章《西江月·井岡山》才有“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從此,黃洋界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從山坡上的黃洋界遊客中心進入景區,順著山道攀登,不一會就來到一處不高的小山坡。坡上挖有不長的一段塹壕,這就是黃洋界哨口工事遺址,是1960年修復的。當年,紅軍在黃洋界上修建了三個哨口工事,控制通往茅坪和大隴的小路,防禦江西湖南方向的來敵。這段戰壕就是控制到茅坪的小路的。山頭林木茂密,卻並不高大。戰壕外有鐵鏈圍住,防止遊客進入。如今看起來,這工事實在一般般,但當年紅軍確實據此打退了數倍強敵,引人遐想,令人敬佩。

從小山坡下來,就來到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位於山頂,坐西朝東。這座碑,幾經周折,建了拆拆了建,歷經政治滄桑,終於成就目前的模樣,前有立碑,後有橫碑,皆有毛主席的手書和朱老總的題詞,是井岡山景區最重要的紀念碑和景點。

距紀念碑不遠,又是一處哨口,黃洋界炮臺。在這個方向,紅軍的2個連打退了湖南方向進犯的敵軍2個團。從炮臺往下看,山勢比較陡峭,迫擊炮和滾木礌石按原來模樣復建。

之後,又走過了紅軍黃洋界哨口營房,就結束了黃洋界景點的遊覽。

乘車離開黃洋界,12點到達小井。井岡山有大小五井,其實是五個村莊: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巒疊嶂的群山層層環抱著五個村莊,其形狀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小井有紅軍醫院和紅軍造幣廠,還有龍潭風景區。

1928年,紅軍在小井建立了第一個造幣廠,並鑄造“工”字銀元,在根據地內流通。現在的紅軍造幣廠是1998年在原址原貌復建的,屋內展品大都是照片和圖片說明。

龍潭景區也就是平常山水溪流棧道瀑布,景色尋常,路卻很陡。既然來了,當然也要去走走。雖有索道,還是選擇了徒步。下到龍潭底部,看了瀑布,然後迴轉。山花不多,山崖上的紅櫻花晶瑩剔透,路邊的小黃花卻叫不出名字。

小井的紅軍醫院必須要看。園內不僅有雕塑反映紅軍戰士的故事,還有圖片展介紹了紅軍老戰士曾志的光輝事蹟。不僅是她在戰爭年代為革命鞠躬盡瘁,還在於她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井岡山時期,曾志是小井紅軍醫院的黨總支書記。1929年1月底,第三次反“會剿”失利,敵軍竄入小井村,燒燬了紅軍醫院,將來不及轉移的130多名重傷員集體槍殺。這成為她當時的永遠的痛。曾志在逝世前,向中央倡議,留言要做一名徹底的喪葬改革者。死後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骨灰要埋在樹下做肥料,其中一部分要埋在井岡山。所以,在紅軍醫院烈士墓地旁的一個無名小山包下,有一塊不大的極不起眼的墓碑,孤零零地佇立著,小小的墓碑上鐫刻著“魂歸井岡山——老紅軍戰士曾志”幾個字。這墓地就是遵照曾志的遺囑而建的。凝望著這塊簡陋的墓地和普通的墓碑,心中感受實在難以言喻。像這樣的共產黨人,能有幾個?曾志實實在在地讓人讚歎令人景仰!

14:40,到達大井。大井是五井中最大的一個村子,距茨坪七公里。1927年10月下旬,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裡,是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一代偉人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地之一。

1929年2月,國民黨反動派佔領大小五井,燒燬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毛主席曾經居住過的房子也僅存一堵殘牆,但屋前毛主席平時讀書看報時坐過的讀書石以及屋後毛澤東常在樹下觀看紅軍練兵的兩棵常青樹卻依然存在。1960年,按原貌修復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時,將保存下來的殘牆鑲嵌在新牆中以作歷史的見證,並對屋後兩棵常青樹精心施肥培植,對毛澤東坐過的那塊石頭也加以保護,並命名為“讀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