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新生寶寶這些常見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別擔心~

剛出生的寶寶,嬌嫩柔軟,總讓新手爸媽手忙腳亂。寶寶這麼嬌嫩,稍有些不適症狀就讓人擔心不已。

不過以下這些常見問題,都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必太擔心~

生理性體重下降

有些細心爸媽在抱寶寶時,可能會發現寶寶變輕了點,體重下降了。

這是正常的。由於出生後幾天進食較少,同時有出汗和大小便排出,所以在出生後的2~4天內寶寶體重有所下降,比剛出生時體重減輕6%-9%。隨著寶寶進食增加,一般在出生7~10天后就恢復正常了,並且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頻繁打嗝

寶寶出生後幾個月內,一直都會比較頻繁的打嗝,這是由於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此外有時打嗝是因為寶寶過於興奮,或者剛餵過奶,或者換尿布時腹部受涼。

當寶寶3、4個月的時候,打嗝就會少多了。

呼吸時快時慢

新生寶寶的呼吸淺快,而且沒有規律。在出生後的前2周,呼吸頻率每分鐘有40~60次,有的寶寶哭鬧、活動時也可能會更多,但安靜休息後很快恢復正常,這都是正常現象。

有青灰色“胎記”

新生兒背部和臀部等部位會有形狀各異、大小及數目不等的青灰色胎記,這是真皮內細胞的特殊色素積聚沉著造成的。隨著寶寶年齡增長,會自行消退。4歲左右大多會消失,但少部分可能會保留終生。

乾哭不流淚

這種“乾打雷不下雨”的狀況,是因為新生寶寶的淚腺所產生的液體量很少,僅能保持眼球溼潤。隨著淚腺發育成熟,眼淚就會多起來了。

扁平足

新生寶寶的足弓一般不明顯,有很多新手爸媽會擔心寶寶的扁平足,其實這是正常的,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足弓才會發育好。

相反,如果寶寶頭幾個月裡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種不良信號,可能預示著寶寶神經或肌肉方面有問題。

內八腳和羅圈腿

新生寶寶生下來了,都會有內八腳和羅圈腿,這是由於子宮內空間有限造成的。寶寶出生後經常活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腿和腳就慢慢變直了。

千萬別用老習俗裡捆綁的方式去糾正,寶寶不是犯人,不需要五花大綁。

胸部腫脹

剛出生的寶寶無論男女,在出生後1周左右都會出現雙側乳腺腫脹,大的如半個核桃,小的如蠶豆,有的還會分泌少量乳汁,這都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時,胎寶寶體內有來自母體的內分泌激素,出生後來自母體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驟然切斷,使生乳素髮揮作用,刺激乳腺增生。一般2~3周就自行消退了,千萬不要用手擠壓。

枕禿

寶寶在2個月左右會出現枕禿,主要是因為寶寶大部分時候都躺在床上,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容易出汗使頭部發癢,但寶寶還不能用手抓,只能左右搖晃頭部來緩解了。這麼經常摩擦,頭髮自然就磨掉了。可以給寶寶多準備幾個乾爽舒適的枕頭,換著來。

此外也可能是媽媽孕期營養攝入不足,或是缺鈣、佝僂病的前兆,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多多觀察了。

蛻皮

給新生寶寶洗澡或換衣服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薄而軟的白色小片皮屑脫落。這是正常現象,不是皮膚病。

因為新生寶寶表皮和真皮聯結不緊密,表皮容易脫落。

體溫波動大

新生寶寶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所以很容易受環境影響,體溫波動也大。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給寶寶一個溫度舒適的房間,在每天開窗通風時可以把寶寶抱到別的房間。

“馬牙”“螳螂嘴”

新生兒上顎中線和齒齦邊緣上常有黃白色小斑點,俗稱“馬牙”,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堆積所致。出生後幾周~幾月內會自行消失,千萬不要用針挑或毛巾擦,避免感染。

新生兒口腔兩頰粘膜處較明顯的鼓起藥丸大小的東西,稱為“螳螂嘴”,其實它是頰粘膜下的脂肪墊,不僅不會妨礙寶寶吃奶,還有助於寶寶吸吮,這也是正常現象。

驚跳

新生寶寶常在入睡之後有局部的肌肉抽動現象,尤其是手指或腳趾會輕輕顫動。或是受到強光、聲音或震動的刺激時,會表現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

這都是新生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導致的,只要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寶寶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