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戲改編動畫,劍網三開了一個「非主流」好頭

最近在B站國創區,《俠肝義膽沈劍心》一個月內衝上播放增長榜第一,於2018年Q4初暫時登頂的國產原創動畫版塊。

這個成績對於劍網三的粉絲而言,是值得驕傲和慶賀的,尤其是作為遊戲改編動畫,能接棒國創區第一實屬難能可貴。而且相比4月播出的《陰陽師·平安物語》,《俠肝義膽沈劍心》的粉絲群體並沒有前者那麼龐大,能夠在播出6集(多數動畫每季度計劃12集)後人氣穩中帶升,說明其內容質量也值得肯定。


圖片源自B站UP主“Jannchie見齊”

此前手遊矩陣在《遊戲改編動畫將會迎來新一輪高峰嗎?》一文中討論過,國產遊戲改編動畫的數量和關注度大幅提升,很大程度得益於國產動畫產業的崛起的。不過從《俠肝義膽沈劍心》這部作品獲得的支持和圈粉來看,它在IP運作和娛樂文化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為粉絲和關注ACG產業的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參考和欣賞角度。


| 佳作與渣作的一線之隔,在於改編的拿捏

遊戲改編動畫難大熱?這個說法一直是ACG圈內難以名狀的“定律”。畢竟經典動畫作品數百不止,但叫得上名的遊戲改編動畫卻只有《Clannad》《命運石之門》《Fate stay night》《白色相簿2》《彈丸論破》等極少數——這些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遊戲改編動畫問世以來,好不容易才淘出的幾塊金子。

哪怕是以不差錢蜚聲業界的北美大佬Netflix,其去年推出的《惡魔城》動畫第一季好評如潮,也逃不過“人氣終究一般”、“集數太少”、“拋開情懷還剩什麼”等爭議。如今《惡魔城》動畫第二季據說將在10月底開播,但目前不管是關注熱度還是相關資訊,都顯得非常冷清。


個人今年最期待的遊戲改編動畫《惡魔城》,可惜關於它的關注和消息實在太少了

或許是因為天生自帶兩頭難討好的Debuff,遊戲改編動畫總是在面向普通觀眾和遊戲粉絲時,處於一種刀刃上跳芭蕾的極限狀態。而且縱觀歷史進程,早期基本都是遊戲公司將版權交給製作方全權負責,內容如何全看製作方自己的理解和發揮。這一點是因為做遊戲和做動畫隔行如隔山,加上當初的主流是低齡向單元劇,曾經在小神龍俱樂部播出過的動畫《刺蝟索尼克》算是其中佼佼者,至於任天堂的《塞爾達傳說》動畫則成為打死不願提及的黑歷史。


受到《星球大戰》漢·索羅的浪子形象影響,這部《塞爾達傳說》動畫中的林克東施效顰出一股濃厚的油膩感

哪怕是現在,遊戲改編動畫的口碑評分,依然受制於動畫製作方對改編的拿捏尺度。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就能明白,DNF改編動畫《阿拉德:宿命之門》遭遇口碑滑鐵盧,主要原因就在於粉絲對劇情和世界觀背景的魔改感到極為不滿。站在粉絲的角度,是希望動畫內容貼近原作精神,而對路人觀眾來說,則希望觀看門檻不會太高。這個老生常談的難題,做好了就是《命運石之門》《彈丸論破》這樣的業界標杆,門檻太高則會像《惡魔城》一樣叫好不叫座,至於魔改太過的例子反倒是隨處可見。

個人認為,可能是《仙劍奇俠傳》、《天之痕》、《古劍奇譚》等電視劇的成功讓不少人產生錯覺,認為“適當的魔改”能夠吸引一大批路人成為新粉,並且在商業化層面這種模式的容錯率更高——導致國內遊戲改編動畫也非常喜歡魔改。雖然改編電視劇和改編動畫不同,但仙劍系列的成功或多或少影響了那些給遊戲改編動畫拍板的高管們。


被老一代遊戲粉絲差評的《仙劍奇俠傳》電視劇,卻是年輕一代心目中的經典和情懷

有趣的是,《俠肝義膽沈劍心》的劇情也同樣存在“魔改”,只不過在拿捏程度上非常精妙。舉例來說,動畫主角沈劍心是《劍網三》製作人郭煒煒曾用過的遊戲ID,並且與遊戲主線劇情並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和推動。但在動畫中,沈劍心作為觀眾代入到劇情中的角色,幫助人氣NPC藏劍山莊葉英贏得比武,並將葉英的人設直接一百八十度魔改為“毫不會武功,靠顏值吃飯”。這種反差,卻意外地受到了玩家粉絲的認可,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種類似《武林外傳》的逆向解構經典,會給熟悉原作劇情的人一種幽默戲說感。而對路人觀眾來說,則是一種類似《一拳超人》的反套路,角度新穎且符合當下網絡流行文化。


在《俠肝義膽沈劍心》動畫中,其實融入了大量互聯網文化梗,對於路人觀眾而言風格更像日和、十冷等搞笑動漫


| 在這部非主流動畫中,呈現出的風向改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俠肝義膽沈劍心》嚴格意義上只是《劍網三》遊戲改編動畫的番外篇,而正篇則會去嚴肅地講述《劍網三》的江湖故事,因此也可以將前者看作是一個平行世界,主角沈劍心的隱藏身份實際上是一部分玩家的遊戲視角。鑑於現在改編動畫只推出了《俠肝義膽沈劍心》,對這部仍在播出中的作品,暫時還不能蓋棺定論,但也不妨能從這部作品中看到遊戲改編動畫的一些風向變化。

第一個變化:質量VS流量

在流量為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遊戲粉絲按理說是最具人均消費力、最具人口基數、最具活躍度的群體。然而國產改編動畫一直以來優先選擇的IP,往往是網文和漫畫,遊戲IP佔比並不高。

不過在今年,國產遊戲改編動畫的數量和質量產生了肉眼可見的提升。《俠肝義膽沈劍心》目前在B站的播放量平均每集100萬,雖然這在B站並不算霸權一級的流量,但口碑評分和交流氛圍卻意外地不錯。

這一點也說明大家都知道“流量贏得現在,質量贏得未來”的道理,在國產動畫產業步入崛起階段的當前,逐漸有更多人有底氣去選擇“質量”。特別是對於大廠商來說,如何長線經營自家的IP,不斷注入IP活力、吸引更年輕的粉絲入坑才是重頭戲。故而像《俠肝義膽沈劍心》這樣獲得不錯口碑的前提下,間隔幾集植入一下《劍網三·指尖江湖》手遊的廣告,也是不會粉絲和觀眾產生反感的。或者說,這部動畫的使命之一就是“如何讓觀眾能夠欣然接受打廣告”。


動畫中的廣告植入,還是一款沒正式上線的手遊

而更長遠來看,有質量保證的遊戲改編動畫,則是未來幾年後動漫迷依然會互相推薦的經典。比如關於時間穿越的科幻題材,《命運石之門》系列至今是向新人推薦的不二選擇,大家更是會這樣勸新人:“只要忍住前面枯燥,後面的超神展開會讓你爽翻!”如果在武俠題材的國產動畫中,《劍網三》系列今後能夠達到同類頂級行列,那麼《劍網三》這個IP就會更長時間地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第二個變化:社交VS口水

在流量戰場,如何挑口水是一門技術活,不過這項技術對於年齡層次越大的用戶越不頂用,至於無意義的灌水刷屏更是越來越不討喜。

《劍網三》是以90後為主體的年輕群體,在網絡社交平臺上的互動參與意願比70後、80後更強,在執行力和消費力層面又比00後強。所以比《劍網三》玩家數量多的遊戲不少,但要論存在感和文化輸出卻鮮有能比他們更高的。因此作為二輪內測就玩開始《劍網三》的80後,我自認為對這個IP的貢獻和熱情遠不及那群年輕人。

比如在B站的彈幕和評論區中,《劍網三》的粉絲們會做很多科普貼士,幫助沒玩過遊戲的觀眾瞭解遊戲中的一些梗——這種體驗可以說對於遊戲改編動畫,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而且目前在B站之外也很難見到類似的社交互動。


在動畫中,出現了“我是你大哥葉英”這個梗,不懂的觀眾看到這裡時會毫無反應。而在科普彈幕中,解釋了這個


當年的電視劇《劍俠情緣之藏劍山莊》中,顏值破格的美男子葉英變成了一箇中年大叔,這句臺詞由此成為一個梗

而且像《劍網三》這樣的粉絲,其它IP粉絲也同樣存在,對於任何一個目光長遠的網絡平臺而言,擁有大量社交參與度活躍的用戶是有益的。反之,如果是灌水評論和無腦彈幕充斥屏幕,平臺會讓自己的核心用戶逐漸流失,而流量水軍則會很快轉移到另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