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圖,向全世界安利衢州

可能許多人知道衢州是因為她是

周迅的家鄉,但卻嚴重低估了衢州美食的魅力

衢州的小吃、大菜不落俗套。作為江浙地區唯一食辣的城市,衢州的辣就像衢州人一樣從不潑辣,而是綿密悠長。

今天本人就要向全世界安利衢州,安利衢州美食。衢州這座寶藏城市,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衢州人食辣,是從早晨一碗淋了醬油,灑滿蔥花、榨菜,加了辣椒的豆腐花開始的。

還有在外地心心念念想吃的糯米飯。菜可以自己隨便選,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辣。

沒有脆油條的糯米飯是不完整的。

糯米糰裡的小菜也可以自己盛一碟拿來配粥。

衢州的小餛飩皮賊薄,入口即化。

餛飩吃不飽,還能來2根蔥包燴,嚼勁十足。

擱袋餅,沒見過吧。吃法分2個流派。

老衢州喜歡夾著油條一起吃。

少數比較清心寡慾的,喜歡只吃餅。每一口擱袋餅,都噴著香味。

衢州的擱袋餅英雄,府山豆腐花衢州擱袋餅家的憨厚大叔做的擱袋餅,公認全衢州最好吃。

空餅是個大俗大雅的貨。心是空的,塞什麼都行,裹著芝麻的外皮被烤的酥脆,老遠就能聞到香味。

塞油條的常規操作,香香結合。

塞油炸粿的豪華操作,滋味十足。

肉圓這貨還挺傲嬌的,只有衢州有,玩法還賊多。

這是清蒸的。

這是切片過的,和青椒紅椒一起炒,味道和口感就全都變了。

放在湯裡的肉圓受到了歧視,改名換姓叫作漂圓。花木蘭的漂圓砂鍋,簡直是一絕。

用汽蒸出來的衢州披薩,灑滿了筍乾辣椒,名字從他的做法得來,叫作汽糕。

喜甜口的可以買芝麻料的,不會太甜膩,做小孩的零嘴也甚好。

醬粿也是早餐必備。不管裡面是什麼餡的,但是醬對了,味道就對了。

記憶裡小時候的蔥花饅頭夾滿了蔥花和肉末,蒸籠一打開,全是香味。

蔥花饅頭裡的筍乾也是一絕,饅頭吃起來,一點也不幹,一定要趁新鮮出爐一口咬下。

大包子我們要吃樂行食的梅乾菜包,自己家做的梅乾菜包在包子皮裡,簡直是一絕。

叫上一屜小籠包,倒一碟辣椒醋,就著豆汁,吃出一上午的神情氣爽。

老鼠包長得有些清奇,大部分裡面包的是菜,味道賊鮮蜜。最愛高中食堂的蘿蔔絲老鼠包。

衢州的雞蛋灌餅,是真的把雞蛋灌進餅裡。

打雞蛋的時候,也要加一大勺辣椒。

咬一口,滿滿的蔥花和肉,汁直接漏下來,稱讚為神仙味道,也不為過。

毛大媽家的鍋貼皮薄,酥脆,有個四年級的小學生每天要吃30個當早飯。

衢州人早餐愛吃油煎食品,什麼煎餃、煎包、煎餅、煎粽子......

沒有醋和辣椒碟的煎餃是不完整的。

烤餅是衢州的一大特色。衢州人每年吃掉的烤餅大概可以繞地球N圈,滿城都是烤餅香。

烤餅裡的肉餡賊細膩,再加一些梅乾菜或者榨菜,抓一把蔥花,放在爐子裡,不一會兒香味就飄出來了。

粉幹也是衢州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夏天吃涼拌粉幹。冬天吃熱拌粉幹。

說是拌的,一點都不幹。吸溜吸溜,一下子一碗粉幹就下肚了。

炒粉幹也是一絕,一年四季都要點上一碗。

湯粉幹就更是常見,自己在家也經常燒。

(圖片來自超愛衢州魚頭面的河南室友67)

粉幹還是一道大菜,叫魚頭面。和魚頭一起燒的粉幹簡直優秀。

說起來,衢州人的殘忍程度不亞於廣東人。因為衢州人特別愛玩頭。三頭一掌是提到衢州美食一定要說的。首當其衝的就是魚頭。衢州遍地是魚莊。

鴨的一生都被衢州人安排的明明白白。鴨頭鴨掌,這是幹滷的。

還有湯滷的。

鴨腸我們也不放過。

鴨舌也別想逃過衢州人的魔爪。

兔兔那麼可愛,當然要滷一滷,烤一烤,或者紅燒一下才好吃。

為了吃衢州可是下了血本的,開發了自己本地的熟滷製品,好吃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武漢的周黑鴨。這是我們的一粒志。

這是我們的不老神。

滷豆乾也是衢州人最拿手的一道滷味。每一口豆乾都湯汁飽滿。粉幹+鴨頭+豆乾的桌上組合,風靡整座衢州城。

令韓寒念念不忘的龍游楊愛珍,她家的滷豆腐簡直好吃,豆腐鮮嫩無比。味道是老一輩衢州人最愛的偏鹹偏辣。

不僅如此,我們還有灌腸。把糯米或者米漿灌進豬大腸裡,看起來有點可怕,但味道卻是極好的。

衢州的豆腐丸子入口即化。但是外面的溝壑看起來像腦子一樣,密密麻麻的,有點瘮人。

衢州的麻辣燙是一碟一碟的,所有菜都分開裝,互不影響味道,好吃到舔盆。

豆腐、丸子、千張、腐竹、粉絲......都是我平時愛點的。

瘦肉丸在衢州做成了涼拌的,配合衢州獨有的辣,根據自己喜好再滴幾滴醋,那滋味,爽上天。

鐵板燒在衢州也是被做的香辣香辣的。

臭豆腐。

米飯。

羅志祥(魷魚)。

QQ面。

都在這一片煙霧繚繞中,被炒出了靈魂。

餃子在賀氏三姐妹這家店裡也另有學問。餃子裡有冬瓜和肉,但是口感超級綿軟,吃不出肉的味道,感覺就只是在吃冬瓜。

衢州人也直接把它命名為冬瓜餃。每天晚上三姐妹都會和來這裡吃夜宵的食客一邊閒聊,一邊做著餃子。

衢州還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餃子,叫山粉餃。餃子皮晶瑩剔透的,略有點Q彈粉糯的口感,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三中的蔥油拌麵好吃到開出了學校。這麼一大碗只要6元。

調料是最簡單的醬油、蔥花、辣椒,確是每位衢三中學子,甚至衢州人都難忘的味道。

衢州的粽子不像其他地方的粽子一樣含蓄,餡就中間一坨。

而是一個粽子,一大半都是菜,肉也是超大的一塊。

最愛的是奶奶包的芋頭粽。

和媽媽包的醃菜粽,香得緊,味道超級棒。

衢州人的夜生活也很粗獷。四周都是美食城,夜宵大排檔。

最愛的是這家兄弟燒烤。懷念以前和朋友一起在棚裡擼串,大汗淋漓的日子。現在進店了,但味道依舊。

兄弟家的茄子每次必點。綿軟鹹辣的口感,刺激著夜晚的靈魂。

燒烤攤的阿姨們就坐在我們一旁的桌椅上串肉,偶爾還和我們閒聊幾句。

網紅紅柳烤羊肉串衢州也有。

晚上還能在這家東北喜子燒烤店和朋友一邊擼串,一邊看球賽。

衢州也有比較雅緻的擼串地兒。藏在水亭街裡。

超愛他家的烤骨髓,鹹辣中帶了點甜。

還有烤土司,甜甜鹹鹹的也很刺激。

水晶糕是衢州人的必備冷飲,夏天的早中晚都要喝。和夜宵搭配極佳。

可以和龜苓膏混著吃。

也可以加牛奶。一杯下去,所有的燥熱都不見了。

衢州還有超多的大排檔土菜館,隨便走進一家都不會失望。

菜的分量超級足,價格卻便宜的緊,隨便點個5678個菜,人均下來不到50。

對了,差點忘記它了,衢州麻餅!走了許多地方,發現只有衢州有。中秋相較於吃月餅,我更愛麻餅,賊香,賊好吃,也不膩口。

衢州的橘子也是一絕。蜜桔、椪柑甜過初戀。大學有兩個室友特愛吃橘子。我覺得她們很適合來衢州,因為衢州的橘子不僅好吃還賊便宜。

衢州人對橘子非常喜愛,一點都不能不浪費,就連橘皮我們都做成了醬。

做菜的時候加一勺橘皮醬,菜的味道立馬就提升了。

衢州的菜市場上堆滿了各種辣椒,沒有辣椒的菜攤他可能是假的菜攤。

而這些五顏六色的辣椒就是衢州美食的靈魂。

這些辣椒在外地或許可以看到相似的,但味道絕對不同。就像衢州一樣,獨一無二。

粗粗地整理了一番衢州美食,還有很多遺漏

我想對於衢州最大的尊重

不僅要看他的歷史文化

最重要的還要拉上三五好友

一起來吃吃吃吃吃

鳴謝出鏡店鋪,你們辛苦了(排名不分先後):

滿天香鴨頭粉幹(馬站底92-7);小平鴨頭店(航埠大橋路70號凌雲商場);王阿蓋手工小吃(龍游龍洲街道環城西路31號);楊愛珍大排檔(龍游興龍北路121號);餘記烤餅(后街巷24號);府山老媽媽(馬站底45-1);老徐銀絲(蛟池街1號,中國銀行東側);鄧記早餐店(迎和中路83-85);樂行食(柯城區下街65號);油炸粿粥道(花園前村368-7號1層1號);老杜醬果(馬站底45-3);毛大媽鍋貼(馬站底53);府山老媽媽(馬站底45-1);衢聯餛飩(荷四路583號);衢宗粽(馬站底92-1);衢福記瘦肉丸(后街巷32號);老胖子涼拌粉幹(后街巷18號);老高粉幹(馬站底92-13);花木蘭鮮味館(裱褙巷53-51);卸娜麻辣燙(馬站底57-7);雷記麻辣燙(南一道11號);光頭麻辣燙(南一道,衢化醫院去官碓路上);135麻辣燙(荷四路74號);愛之味鐵板燒(后街巷36號);賀氏三姐妹(楊家巷46號);朱記冷飲(馬站底92-11);喜多滋水晶糕(通荷路186號);蔣記手工水餃餛飩(荷四路589號);早點到(迎和中路53-55);黃氏煎餃王(荷四路581號);餘家兄弟燒烤(荷花東路59號);喜子東北火鍋燒烤(通荷路151號);小味串店(水亭門天王巷27號);邵永豐(水亭街63-67);府山豆腐花衢州擱袋餅(獅橋街129號);慧貞菜包(馬站底);拌麵粥道/三中拌麵(西河沿18號);王大可奶奶和媽媽。

出品/饕餮文化

攝影/小劍、油麻葉、莊周夢蝶、王大可

後期/又一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