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方圓讀9000紀 002:關於質量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則

點滴方圓讀9000紀_002:關於質量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則

李明(上海大學)

(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3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ISO 9000的範圍,對標準範圍的解讀,讓我們知道了標準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它是幫我們尋找客戶、供應商和夥伴的,是來幫助併成就我們領先行業的。這種領先是在我們能力的基礎上,在我們文化的基礎上,更是在我們的願景和理念的基礎上的。

在標準的範圍描述中,多次提到了信任,這種信任,首先是組織對ISO 9000標準提出的質量和質量體系的術語、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則的認可,同時還應該在實際工作中實施和應用了這一系列的內容。同時通過相關的認證(第2方和第3方)來體現這種可信任的資質。

下來讓我們看一下關於質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則

【GB/T19000-2016】 2. 基本概念和質量管理原則

2.1 總則

本標準表述的質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則、可幫助組織獲得應對與最近數十年截然不同的環境所提出的挑戰的能力。當前,組織的工作所面臨的環境表現出如下特性:變化加快、市場全球化以及知識作為主要資源出現。質量的影響已經超出顧客滿意的範疇,它也可直接影響到組織的聲譽。

【點滴方圓】一般標準的第2部分都是規範性引用文件。儘管在《GB/T 1.1-2009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ISO /IEC Directives – Part 2:2004,NEQ))》將“規範性引用文件”作為標準結構中的可選要素,但一般的標準都會有這一部分,因為標準往往是相關標準體系中的一部分,它是通過引用將其相互關聯並形成標準體系的。但ISO 9000並沒有這一部分,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部根標準。

標準總則中明確說明ISO 9000標準能幫助組織獲得應對與最近數十年截然不同的環境所提出的挑戰的能力,這一方面明確告訴我們這個標準是面向未來的,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去思考,這數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化技術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信息爆炸,人類社會開始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成為新的生產力。於是:

信息時代已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輸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用戶獲得產品的途徑和方法,這在相當程度上形成了新的買方市場,從而讓用戶更關注產品指標質量的背後,更多地關注產品使用中的感受。也倒逼了企業去關注用戶的關注。

買方市場的形成,進一步促使產品的質量趨向極致,這種極致趨勢包括上市時間、成本、質量等等。極致的指標要求,將挑戰現有的技術和經驗,比如2016年的三星Note手機爆炸事件,事實上從2016年9月三星新手機上市到11月份全部召回,對應出貨總量,公開報道的爆炸事件出現率僅為11 ppm, 這個質量水平絕對不算低。但在上市時間等約束下,這麼低的故障率是否能在設計階段得到驗證和預防,是否能在後期測試中被暴露出來,這絕對是在挑戰現有的技術,而當技術做不到時,我們往往會用經驗去應對,而結果是經驗也不夠用了。於是,問題就出現了。所以,面向極端質量指標,技術和經驗都必須提升了。

全球一體化,在製造業體現在全球協同製造的加速和多樣化,信息時代必將打造全新的協同製造機制。如何在這種機制下實現協同並控制質量,這將是一種新的挑戰信息的快速傳播,將對產品質量和企業信用提出新的要求,這是從外界對企業內涵建設的需求,或者說是一種約束。換句話說,企業也許再也沒有機會犯錯了,信譽將成為企業的名片,信任將是企業生存和協同的基礎。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新的時代需要一個全新制造模式去應對新的需求,而德國工業4.0、美國的製造業先進夥伴計劃等,就是相應的解決方案。其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產品的雙向訂製問題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快速溶入全球協同的能力,以及在全新制造模式下的質量保障能力。企業的信譽、質量信任、社會責任等方面的達成

需要解決上述問題,未來企業將開啟一種拼板模式,這個問題將在下篇文章中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