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央行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是在「放水」嗎

10月2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兩條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一條是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另一條是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其中,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為首次出現,是央行的一大政策創新。

所謂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是由人民銀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

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

,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為何要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不斷。一些龍頭民營企業乃至部分國有企業、地方城投公司都出現了違約。在“違約潮”的作用下,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增強,不少民營企業出現了發債難的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10月23日刊發的文章中表示,部分市場主體對民營企業風險規避情緒較重,對民企融資存在非理性行為。而且,在經濟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過去部分依賴影子銀行融資的民營企業,必然面臨表外融資轉表內融資的陣痛。面對信息不對稱程度加深、激勵機制有所扭曲的狀況,人民銀行有必要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

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分析稱,當前民營信用約束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去槓桿環境下,有限信用資源會優先流向隱性剛兌的國企,造成對民企信用的擠壓,這是短期結構問題。二是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部分民營企業投資回報率不足,這是長期生產效率問題。短期來看,打破國企隱性剛兌難以快速實現,本次政策通過相對市場化方式,給民營企業顯性擔保,盤活民營信用,將緩解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短期信用風險。長期來看,政府正在通過建立國企和地方政府硬約束機制,放寬民營企業經營約束,減稅提高主體積極性等政策,提高經濟活力,這將提升經濟長期效率和投資回報率,降低長期信用風險,從而提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緩解信用約束。

徐忠認為,債券市場具有公開、透明、預期引導性強的特點,以債券市場作為關鍵突破口,由人民銀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可以釋放積極信號,增強民營企業債券投資信心,阻斷民營企業股、債、貸信用收縮相互傳染,並帶動民營企業整體融資恢復。

倪軍解釋到,這個政策通俗來講,就是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條件成熟時可引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資金自願參與,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如果順利實施,有望改善市場風險偏好,緩解民營企業信用約束,實質利好信用擴張。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如何發揮作用?

深圳天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陳同輝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可以類比做保險,比如說,一個機構投資者不敢購買民企債券,可能覺得民企債券違約的風險比較大,或者他要購買民企債券,會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前一種情況會導致民企債券難以發行,後者會導致民企債券發行成本較高。如果有風險緩釋工具,那麼,投資者可以在購買民企債券的同時,給這些債券購買一份保險。這會促進對民企債券的需求,以及降低民企債券的發行利率,降低民企融資成本。也就是說,風險緩釋工具的發行機構,承擔了未來一部分民企債券的損失。當然,這些發行機構也可以把這些保險再轉移給其他機構。

倪軍認為,央行通過CRM(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方式增信民營企業,具有兩大優點:一是具有槓桿效果。CRM類似於債券違約保險,可以通過“低保險費率”撬動市場資金參與民營企業債券投資。比如某民營企業債券面值100元,7%的票息,投資者購買100元債券,同時支付2元的費用購買CRM,此時投資者相當於拿到了5%的收益率,對應風險為CRM創設者-商業銀行或央行成立的專業機構的信用風險,其願意接受,這是第一層槓桿效果。再考慮到,其他投資者看到市場上有CRM出售,其即使不購買CRM也可能願意投資該企業的債券,這是第二次槓桿效果。二是風險定價更加市場化。與直接給民企擔保或者(鼓勵)放貸不同,CRM是投資者付費,隨著參與機構增加,市場成熟,其風險定價更加市場化。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是用來放水的?

陳同輝解釋道,“這個工具,並不是央行直接給市場提供資金,而是央行牽頭,創設了衍生品,可以促進市場自發進行信用創造,提高貨幣的流動,加快貨幣的週轉。這個工具,不能認為是央行的放水。當然,必要的時候,央行可以藉助這個工具放水。比如,如果這個機構在賣出cds的同時,把這個cds的收益權再證券化,向市場出售,那麼就無需用到央行的資金。這裡就不存在放水。如果最後市場凍結,央行大量購進cds,那就是放水。”

倪軍認為,CRM推進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如何放寬買方機構准入限制,提高市場深度;如何規避創設機構風險暴露帶來的積極性不足(商業銀行創設CRM消耗資本);如何避免重複創設帶來過度信用風險暴露等。如果這些問題順利解決,槓桿效果疊加相對市場化的方式,央行有望通過少量資金投入盤活民企信用,改善市場風險情緒,疏通貨幣傳導機制,促進信用合理擴張。

陳同輝強調,簡單來說,這個工具不可避免的成為順週期工具,就是在經濟好的時候,cds價格低,債券購買機構傾向於大量吃進民企債券,反正購買保險的成本低。此外,cds定價比較複雜,如果不能做到大規模發行,以及買賣的參與者,定價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