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播了四集就被喊神劇,豆瓣9分還嫌低

大家還記得 2 年前的爆款劇《秘密森林》嗎?

它以精妙複雜的人物關係,緊張懸疑的敘事節奏,拆解權謀迷霧。

在幾乎毫無宣傳的情況下,成為當年韓劇的一匹黑馬

這次,幾乎是《秘森》的原班人馬,打造了一部新劇,一出手就飆到豆瓣 9.0 的高分。

香玉一口氣刷完 4 集,過癮——

《Life》

醫療題材的《Life》,開播第一集以 4.334% 首播收視率打破《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4.008% 的紀錄,成為了 JTBC 電視臺史上首播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刷了 4 集下來,感嘆李秀妍編劇的格局和犀利度不減;

曹承佑所扮演的男主,亦正亦邪,萬里挑一。

如果《秘密森林》的面癱人設令曹承佑的演技不那麼「明顯」,那麼《Llife》裡簡直

演技大爆發,像炮竹一樣炸。

渾身上下都是戲,演技看不到盡頭。

容我再一次,不厭其煩,毫無羞恥心地吹一波佑叔的演技。

首次登場,這個蹙眉,這個走姿,這個調整領帶時不耐煩的聳肩... 霸氣側露。

跨步走上講臺,將手輕輕放到講桌上,不說一句話,眼神所到之處鴉雀無聲,所有原本站起來的人都紛紛坐下。

簡直 A 爆了。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角色,腦子裡時刻盤算著主意。

酒盞從碰杯到入嘴,眼裡的溫和的笑容漸漸消失,內心的算盤深似海啊深似海。

再來一劑歪頭困惑佑 and 喜笑顏開佑,感覺《秘密森林》當年欠下的佑叔表情包都補上了。

吹完佑叔,講講編劇。

《秘密森林》是李秀妍的出道作品,她被稱為「有大格局的女子」,為什麼?

因為她極其擅長描繪權力中心烏雲密佈的關係網絡,把牽涉其中的每個階層的人物都刻畫的有血有肉,對人性抽絲剝繭。

很多深刻透闢的臺詞,就連男性作者都望塵莫及。

比如她寫一個熱血青年是如何一步步被權力腐蝕的:

「問候變成熟識,變成人脈。雖然人在低處時,人脈是力量,但某一瞬間,會成為弱點。再往上走的話,就成了恥部」

正義,野心,貪慾,罪惡..... 她將放大鏡置於這個社會爛掉的瘡口之上。

(《秘密森林》臺詞)

編劇李秀妍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塑造的人物都極度冷靜剋制

《秘密森林》的男主進行了大腦切除手術,被剔除了「人性」的一面。

從此,他無法對別人的悲傷痛苦產生共情,同時也斷絕了財、色、名的慾望,只剩下追逐正義的堅定意志。

在劇中,他沒有父母,沒有老婆孩子,沒有女朋友。

就連裴鬥娜飾演的女主也是,無所顧忌的孤家寡人。

毫無牽掛的孤人,反倒能夠成為秉持正義的英雄,這是編劇李秀妍最為冷徹之處。

與其說她推崇理性的品質,不如說她對韓國民族那種誇大的熱情和氾濫的刻奇極度不信任。

《Life》裡佑叔飾演的具勝孝一樣冷酷。

佑叔原本是一家物流公司的 CEO,被總公司任命為一家私人醫院的社長

他是一等一的商人,精通數據,又懂得察言觀色,討價還價。

面對利字當頭董事會,張口閉口現金牛、搖錢樹、高收益、拿錢和數據說話;

面對自認為佔據道德高地的醫生們,又以「支援邊疆」的大義來駁斥。

在強者面前示弱,在弱者面前強硬。

兩個字,人精。

他的目標是將醫院扭虧為盈,決定砍掉赤字嚴重的急診科、兒科和婦產科,然而,這引發了醫生、護士的抗議和罷工

這樣看來,這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商人。

可是,他又有非常的一面。

秘書被人諷刺長胖了,他會懟回去;

看到做完手術累癱了的教授,用防潮布給對方蓋上保暖。

佑叔的危機因一場意外死亡展開。

深夜,救護車送來了一具冰冷的屍體,死者正是這家醫院的院長

死因是墜樓。

有人發現,院長用個人賬戶,鯨吞了原本屬於醫院的鉅額資金。

這個與下屬打成一片、受人愛戴的院長,死於非命,之前又有貪汙受賄的跡象,令人不得不懷疑這裡面有更大的陰謀

而且此前有人目擊,兩位正副院長之間有過激烈爭吵,而墜樓地點又是在副院長的家裡。

難道是副院長為了上位,不惜殺人?

(副院長)

還沒等院長屍體涼透,剛上任的佑叔就進行大刀闊斧的醫院改革。

難道是佑叔除掉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院長?

幾乎所有重要人物都有殺人嫌疑,這無疑延續了《秘密森林》的燒腦風格。

除了曹承佑之外,這部劇的卡司都很逆天的。

重頭戲的女性角色,由文素麗擔綱。

文素麗是誰?

前一陣在戛納大火的《燃燒》導演李滄東,起步階段的成名作都是以文素麗做女主。

如《薄荷糖》和《綠洲》。

她尤其憑藉《綠洲》裡的腦癱女一角,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Get 一下她 28 歲時的演技。

《Life》裡臺詞和魄力都很流暢,除了佑叔之外,最攻的就是她所飾演的這個神經外科主任了。

還有我們《秘密森林》裡的老成員,劉在明李圭亨

劉在明這次飾演一個宅心仁厚、一心撲在患者身上的胸外科醫生,完全丟掉了《秘森》裡檢察長的野心家嘴臉。

特意為了角色增胖了不少,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的工作狂。

(《Life》裡日夜操勞的醫生)

(《秘森》裡心機頗深的政客)

李圭亨在本劇中飾演一個半身癱瘓的殘疾人,把人物的動作描摹地很準確。

不得不提的是,本劇是雙男主。

所以除了佑叔之外,還有《鬼怪》裡重新翻紅的

李棟旭

他飾演一個急診科的普通大夫芮振宇,與老院長情同父子。

所以,老院長的死,徹底改變了他之前與世無爭的性格。

然而,說一句可能招粉絲罵的話,到目前為止 4 集看來,作為主角的李棟旭,有

被同儕碾壓的趨勢

李棟旭是帥的,也是有演技的,但就是在這一票電影咖面前,分外顯得「扛不住」。

曹承佑一蹙眉、一撇嘴傳達出的信息量,李棟旭幾乎沒有可與之匹敵的回應。

單就大禮堂那場戲。

曹承佑才出來那麼幾分鐘,這個人物的裝模作樣,狡詐狠辣和自信從容就立馬輻射到觀眾心裡。

相比而言,李棟旭開頭等待急救院長的臉是這樣;

見到親如父親的老院長的屍體時表情這樣…

禮堂裡準備與曹承佑針鋒相對的表情還是這樣...

恕我眼拙,真的...就看不出任何區別...

作為一枚曾經愛過《鬼怪》的小粉絲,只能期待後續被打臉吧。

編劇李秀妍說「醫療界正面臨著什麼問題,這其中有什麼樣的人,想著哪怕能揭露一點也行,所以寫了這部劇」。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就是,醫院在「道德」和「盈利」的兩種價值尺度上,應該如何權衡?

雙男主身上,揹負著互相對立的價值觀。

李棟旭作為一個急診科救死扶傷的醫生,代表著感性和道德

佑叔作為一個曾經管理物流公司的純粹商人,代表著理性和效率。

佑叔的手機上,出現這麼一行小字,「好的意圖總是能保證好的結果嗎?

不一定。

《我不是藥神》已經創下了 30 多億的票房,激發了全國性觀影熱潮,人們對那所售賣 4 萬一盒格列寧的瑞士公司,憤怒至極。

外國資本就是壞。

電影裡,好像是程勇拯救了白血病患者,因為他進口了印度的仿製藥品嘛,然而果真如此嗎?

是也不是。

從源頭上來說,是格列寧救了病人。

而如果不是瑞士那家企業,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就不會出現格列寧,那麼印度的仿製藥品根本無從談起。

如果沒有「外國資本」,就沒有格列寧誕生,再多的程勇都救不了一位白血病患者。

是藥品研發技術,救了人。

至於為什麼外國人用得起格列寧,而我們用不起,那就是另一個議題了。

而這個關鍵的議題,《我不是藥神》根本沒有勇氣去觸及,這是令人遺憾之處。

我們看過太多妙手回春的故事,本能地將醫院置於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聖高度,卻往往忘記了這也是一所需要花錢維持運營的機構。

或許真正的問題,出在利益纏繞的體制,而不是所謂空泛的「醫德」。

我們有良好的願望,但不要被憤怒的情緒矇蔽雙眼,連真正的難題和敵人,都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