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爲什麼會成爲逃犯克星?「天王」配「神器」!

文 | 河 西

正是:風調雨順蕭敬騰,天下無賊張學友,橫批:看你蕭張!

歌神一不留神就成為了逃犯剋星,這是咋回事?

自今年4月7日張學友南昌站演唱會首個逃犯在現場落網至最近的合肥站演唱會,合肥警方一口氣抓獲了9名網上逃犯,我國警方已在張學友演唱會上陸續抓捕了46名逃犯或犯罪嫌疑人,目前在歌星抓逃榜上,張學友以55人的絕對優勢,力壓第二名周杰倫(2人)、第三名五月天(1人)。

有點納悶,是逃犯,不應該找個地方躲起來嗎?難道他們真的以為大隱隱於市才是逃犯的最高境界?又演唱會觀眾人數眾多,警方又是如何大海摸魚,將這些逃犯收入囊中?

張學友演唱會會成為逃犯的噩夢,恐怕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首先,得有逃犯來看演唱會。

沒有逃犯在這一區域出沒,有再多敬業的警察,有再好的AI技術也沒用你說是不是?那麼張學友的演唱會就有這樣吸引力可以引蛇出洞。

張學友1961年出生,今年57歲,張學友80年代中後期在香港出道,至90年代被封為“四大天王”之首,擁有萬千死忠歌迷,尤以70後80後為多。而這一年齡段的人群,恰是今年被抓捕的逃犯中的主要人群。

1993年,張學友的《吻別》紅透大江南北,那時候,這些三四十歲的中青年,當年正是青春年少追星的年紀,張學友堪稱無數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在他的身上承載著太多青春的記憶。

雖然和張學友同期的四大天王還有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等人,在當時同樣風光無限,但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傳統唱片業的雪崩,其他三位天王,基本上都主攻電影業,這三位的演唱會號召力已是大不如前,所以深入內地的巡迴演唱會幾乎都停歇了。

只有張學友,一個人擎起了香港黃金時代流行音樂的大旗,讓對那個年代有懷舊情結的人,都把情感寄託到張學友的身上,來現場看張學友的人自然是愈發地多了。

只是,當初他們在聽《吻別》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獄中人的道理呢?

張學友就是有這樣的號召力。正由於張學友的歌迷人多勢眾,張學友才可以深入基層,將他的巡迴演唱會開到三四線城市。

北上廣深都不在話下,還有贛州、嘉興、金華、石家莊、咸陽等等,這些三四線城市的逃犯,恐怕還是有一絲僥倖心理,想著小城市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電子監控少,人海茫茫咋就抓到我了呢?這可能性似乎很低。

結果,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是在這些三四線城市,警方的逃犯識別技術也已經登峰造極。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

這裡就要講到張學友演唱會的關鍵:抓捕神器“天網工程”了。

準確鎖定、捕捉到這些逃犯的,是“天網工程”人臉識別系統。演唱會在正對著檢票口的地方增設了幾個攝像頭,能夠對進出檢票口所有人員姓名、身份證號、穿著、相貌等進行精確識別把控,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可將數據庫篩選一遍。

與傳統的攝像頭相比,這些天眼攝像頭藉助AI算法的成熟應用,功能、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動態的環境中,因光線、角度等問題,攝像頭捕捉到的,很多都是模糊、不全的面部鏡頭,但是,AI技術已經到了可以智能分析與後臺大數據匹配的程度,看來逃犯要麼家裡蹲別出門,出門就可能被“天網工程”的攝像頭逮個正著,看不看張學友的演唱會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合肥警方的通報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會看到,其中有四名並不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獲的。

這就極大地震懾了逃犯。現在張學友演唱會抓了這麼多逃犯,有些逃犯可能會有所警惕,以為大不了不去看張學友的演唱會就沒事了,但實際上,警方並不是只在張學友演唱會上佈置了天羅地網,事實上,天羅地網無處不在,逃犯已逃無可逃,還是趁早向警方自首才是上策。

正如張學友所說的:那你不在我的演唱會上被抓,你去便利商店買東西也會被抓啦。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