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鐵血戰士》前,你一定要了解的「小知識」

自1987年誕生以來,宇宙最強獵手——鐵血戰士收穫了無數粉絲,推出了五部相關電影。

《鐵血戰士1》(1987)、《鐵血戰士2》(1990)、《異形大戰鐵血戰士1》(2004)、《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2007)、《新鐵血戰士》(2010)。

時隔八年,他又回來了——

《鐵血戰士》(2018)

(注:以下《鐵血戰士》都指最新這部,《鐵血戰士1》(1987)則是指第一部電影)

影片上映之際,有些一定要了解的“小知識”還是要為大夥兒再普及一下,讓我們再次走近這位神秘的星際戰士,這位為科幻恐怖電影領域量身打造的經典角色。

1、“鐵血戰士”本來指的是人類

第一部《鐵血戰士1》(1987)英文是Predator,本意是“掠奪者”,而鐵血戰士指的是那群與外星生物對抗的人類士兵。

當初翻譯片名的人,把鐵血戰士張冠李戴到外星生物的頭上了。“鐵血戰士”這個名字也廣為流傳,後來將錯就錯,就一直沿用下去了。

而臺灣地區採取的譯名是《終極戰士》,結果今年的這部《鐵血戰士》(臺譯《終極戰士:掠奪者》)中出現了名叫Ultimate Predator(終極鐵血戰士)的物種,總不能再叫他“終極終極戰士”吧,最後譯成了“終極掠奪者”。




2、神秘而又矛盾的物種

如果拋開眾多衍生漫畫、遊戲,只看電影,我們對鐵血戰士的瞭解其實非常少。


鐵血戰士的母星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開頭短暫亮相過,名字未知,一般稱之為“Yautja Prime”。

“Yautja”是鐵血戰士的自稱,和異形有一個正式的名字“Xenopedia”類似。

Yautja Prime的氣候炎熱潮溼,地形上還能看到流動的岩漿,可以說環境十分惡劣。

鐵血戰士最大的特點是反差和融合。

比如原始近戰武器配高科技槍械:


也許他們的冷兵器中其實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鐵血戰士尚武但不輕易侵略別的星球,他們穿梭在星球間享受狩獵的樂趣。

他們有著先進的未來科技——

但同時又屬於原始部落文化:用首級作為戰利品,還剝皮倒掛獵物。



鐵血戰士的文字很像LED數碼管的變形版,和阿拉伯數字以及英文字母能一一對應。



3、逆天戰鬥力

赤手空拳能打碎混凝土,把人的脊柱連根拔起不在話下,還能熟練地攀爬。

腕刀是他們的常規武器,由強度很高的合金製成。

鐵血戰士依靠紅外線光譜獲得視覺,可以很容易檢測出環境中的溫度差異,等於是人形熱感應器。

不過,人類的電影還是人類最強,施瓦辛格和艾德里安都通過洗泥漿浴輕鬆騙過了鐵血戰士……


等離子肩炮的三紅點瞄準是鐵血戰士的標誌之一,這是一種強力熱武器,通過面罩的紅外線自動追蹤敵人,可連發。




手臂上的穿戴式設備功能豐富,可控制熱武器、高科技裝備和隱身系統,還配有激光投影儀,可分析相關信息。





可惜不防水哦


也能作為定時炸彈使用,威力極強。



4、鐵血戰士和異形的關係

第一部鐵血戰士的電影拍攝時間較早,但“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無論是概念還是2004年的這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電影都有著極強的噱頭,所以後者在國內知名度更高,但實際上,異形系列的世界裡是沒有鐵血戰士的,可以看做平行宇宙關係。



(“異形”與“鐵血戰士”同屬20世紀福斯旗下IP)

一個最明顯的區別,是《異形》電影中的人類科技已經能進行星際殖民,而“鐵血戰士”系列和“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系列中的人類科技和現代水平保持一致。


《異形》新作還會在明年如期到來嗎?

5、地球是他們的遊樂場

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鐵血戰士就來到地球,教會了人類不少科技。

1718年,某鐵血造訪地球並參與了一次海盜叛亂之戰,從船長那裡得到一把帶有"Raphael Adolini 1715"銘文的手槍(《鐵血戰士2》中交給了男主)。





1904年10月10日,鐵血戰士來到位於南極的金字塔進行成人儀式,附近一個捕鯨站全體職員遇害。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1》)

1987年在危地馬拉,鐵血戰士殘殺執行營救任務的特種部隊,僅兩人生還。(《鐵血戰士1》,1987)

1997年,鐵血戰士在洛杉磯殺人無數,最後被一黑人警察反殺。(《鐵血戰士2》,1990)

2004年10月10日,南極洲發現不明熱源,科學考察組前往調查,解開了1904年捕鯨站之謎,僅一人生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1》)

2007年,科羅拉多州康尼森的小鎮裡發生殺人事件,鬧到最後動用了核彈,全鎮僅四人生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2010年——這次不是來地球,是請人類去做客。

地球的頂級殺手、軍人、黑社會老大、醫生等人被傳送到鐵血戰士的狩獵場,被鐵血戰士當作獵物。(《新鐵血戰士》,2010)


現在,一艘宇宙飛船墜落地球,正在執行軍事任務的狙擊手奎因和鐵血戰士發生激戰,就有了最新的這部《鐵血戰士》(2018)。

有意思的是,這部《鐵血戰士》的導演沙恩·布萊克當年在《鐵血戰士1》(1987)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




幫大家回憶下他演的誰——帶著大眼鏡,一直在看書,喜歡講葷段子,第一個死。

沙恩·布萊克此前執導了《鋼鐵俠3》,《鐵血戰士》的卡司裡也有很多與MCU或X戰警宇宙相關的演員。

狙擊手奎因由波伊德·霍布魯克飾演,在《金剛狼3》中他是生化人反派。


斯特林·K·布朗飾演一名政府特工人員,專門研究鐵血戰士,在 《黑豹》裡他是殺人魔Erik的父親。


托馬斯·簡的角色是一名叫巴斯里利的老兵,“巴斯里利”這個名字取自《鐵血戰士1》(1987)的武術指導克瑞格·巴斯里利。

另外,托馬斯·簡還是第一任“懲罰者”。

奧利維婭·瑪恩,飾演一名很能打的生物學家,加入一項研究鐵血戰士的絕密政府計劃中。

大家還記得《X戰警:天啟》裡的靈蝶吧。

除此之外,片中還有不少熟臉,比如“奇蹟男孩”雅各布·特倫布萊,飾演奎因的兒子,患有孤獨症。

伊馮娜飾演奎因的前妻,看過《使女的故事》的對她不會陌生:


《權力的遊戲》中的 “席恩”阿爾菲·艾倫:




“黑人兄弟”(美國著名喜劇綜藝)之一的科甘-邁克爾·凱:


同樣是一群士兵,這次和以前還有些不同——他們都是

“問題士兵”

自毀傾向、圖雷特綜合症、PTSD……應有盡有。



第一部裡的士兵其實也不怎麼正常


最後,帶大家“欣賞”一下《鐵血戰士》的國內海報。

先是環遊了全國各個地標建築,還配上了各地方言……



熊貓:我要報警了

接著是國粹……

幾乎湊齊了“四大名著”……

還讓鐵血戰士化身“潮男”……

人物海報也未能倖免……


這波操作,已經分不清到底是“精準定位觀影人群,還原鐵血戰士的粗糙感”還是“已棄療,PPT做海報”了……


去年異形,今年鐵血,活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