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遺失的「瑰寶」《連山》與《歸藏》

泱泱中華五千年,經過無數次戰亂的洗禮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至近代的文化大革命,五千年上下我們遺失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們細數一下我們遺失的文化之《連山》與《歸藏》。

世人皆知《易經》,誤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不然也,《周易》只是《易經》的一個分支。《易經》中有三易分別為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以及周代《周易》,並稱《易經》

目前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周易一書奇妙之處世人皆知,中國文化本源與精髓的集合,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與傳承,直至今日,仍然無法離開周易!

而與其齊名的另兩部《歸山》與《連藏》的價值不言而喻,鄭玄在《易贊》中提到“《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孔夫子在讀《易經》時曾感嘆“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請注意,此處的《易經》並不是單指《周易》一書,而是指三易

《連山》中華第一部易書,傳說為盤古開天闢地後第一任君主天皇氏所創,《周禮》雲:“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易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連山。

如此珍貴的書籍是如何遺失的?據歷史考核《連山》在東漢時期曾出現,其中有一人名為桓譚,東漢時期人,其言《連山》八萬言,藏於蘭臺,可算是鴻篇鉅製,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曾引用《連山》。證明其《連山》在北魏時期還是出現過的。

關於連山出現很多偽作,其中最出名的是南北朝的梁元帝蕭繹,隋代的劉炫等。

水經注

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的:“《歸藏》四千三百言。《歸藏》藏於太卜。相傳《歸藏》作於軒轅黃帝之手,其四千三百言是秦朝的精簡版,在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臺秦簡歸藏,但是是否真正的《歸藏》還有待研究。

泱泱中華五千年需要我們記住的東西太多太多,即使是遺失也不應該被我們遺忘,老祖宗的血汗、智慧、我們遺失已經是罪過,若遺忘,捂心自問是否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