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重陽節里論鄉村振興

今天又是重陽,一個關於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節日。以前在這樣的日子,人們總是會有登高祈福、賞菊、佩茱萸、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或許我們沒有時間去登附近的高山,沒有了賞菊和佩茱萸的習慣;或許我們再也不需要站在山頂望著家鄉的方向,訴說濃濃的鄉愁,也不再需要把厚厚的思念告訴輕風讓它捎到遠方。飛機、火車、汽車和高鐵等交通工具的出現,讓家和遠方的距離不再遙遠,我們可以日行千里回到家人親人身邊。網絡信息化、移動端設備、手機等通訊工具的出現,讓人與人的距離不再遙遠,我們可以通過語音通話,視頻通話,聽到對方的聲音和看到對方的圖像,我們再也沒有那種一別就是永遠的時空距離。

重陽節當下更多是一個的老年人的節日,在這樣的節日我們除了發揚尊老敬老,迴歸傳統文化的美德。鄉村從自給自足的耕種時代邁向了工業化時代,大多數人洗腳上田離開了土地走向了城市,鄉村裡面只剩下大量的老人和少數小孩在留守,有的老人是被兒女遺忘在鄉村,也有的老人是自願留守在故土家園。不管怎麼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年邁的父母,也有自己成為老人的那一天,老年都是鄉村裡面不可以忽視的群體,也當下鄉村振興無法迴避的問題。

鄉村振興要解決鄉村老人的問題,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和老有所安,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活得更有尊嚴,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孟子》中有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不僅是孝敬自家的老人,也包括身邊的老者。這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要繼續傳承和大力發揚。

鄉村振興要構建一個健全的鄉村養老體系,首先要做思想上認識到關愛和善待老人,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關愛與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的明天。其次養老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但並不是由哪一方面來獨立承擔,需要從國家、政府和家庭多個方面一起來尋找解決方案,單把問題拋給任何一方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所以鄉村振興一方面要繼續發揚家庭養老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要去探索健全鄉村養老體系和創新運營模。

在中華優秀傳統裡面“百善孝為先”,剛剛剛好看到微信上一篇文章,江西贛州幾個縣的不贍養老人典型案例進行了執法,不僅僅從道德上去譴責那些對父母不孝的子女,也從法律的層面對這種違法的行為進行了處罰。這個在當下社會非常重要,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也成為了很多鄉村最棘手的問題。

現實中為了生活,或許已經做不到“父母在,不遠遊”,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時時念親恩,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就像小時候父母儘可能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一樣,除了做網絡線上盡孝道,更多在線下現實生活中,我們儘可能多一些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為他們做飯,陪他們聊天,哪怕聽他們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