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2018首屆澤林旱龍舟文化旅遊節即將開幕!

說起喜歡鄂州的理由

有人說是因為這裡的人

有人說是因為這裡的水

有人說是因為這裡的情

......

但是有人卻說是因為那段

永遠珍藏在記憶深處的歷史

相傳春秋時期

鄂州澤林是一片沼澤之地

老百姓一直被瘟疫困擾

這時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途經鄂州

多次來到澤林

教給老百姓掛菖蒲、喝雄黃酒、燻煙包等方式

避瘟疫、祛病害

後來屈大夫投汩羅江

消息傳至澤林已經過了10天

人們悲痛不已

遂將五月十五至十八定為“大端午”

通過划龍舟祭奠、緬懷屈原

後來,地勢變遷

澤林從澤國變成為旱地

澤林人遂改用旱龍舟巡遊的方式紀念屈原

2014年

這一傳統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6月18日(端午節)

《人民日報》端午假日版頭條聚焦澤林旱龍舟

為了將澤林旱龍舟這一國家級非遺傳承下去

鄂州市鄂城區澤林鎮定於

6月28日~7月1日舉行

千年澤林旱龍舟,振興鄉村憶鄉愁

本屆澤林旱龍舟文化旅遊節貫徹新思想、擁抱新時代,突出傳承“旱龍舟”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助推文化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主題,為人民辦節、辦人民的節,以挖掘旱龍舟文化內涵,打造鄉村文化旅遊新品牌,展現澤林鎮改革發展新成就新風貌,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澤林。

以澤林老街為主場,設若干分會場

今天就帶大家搶先來了解一下

首屆澤林旱龍舟文化旅遊節

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旱龍舟”巡遊

今年的旱龍舟文化旅遊節的核心主角——旱龍舟

,由該項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劉桂生老人所扎制

整個旱龍舟分為龍頭、中倉、大亭、小亭、龍尾、船底等8個部分,長約7米,高4米,重300多斤。我一個人做需要兩三個月。”劉桂生介紹,旱龍舟分上中下三層,以“屈原”和 “龍”為中心,72尊神像環繞。舟身下層有24名“水手”,象徵著一年有24個節氣;中層的12“花神”,代表一年12個月。

“艾煙嫋嫋漫街頭,旱地千人擁彩舟。沐浴春風祈禱福,歸來精魄畹田稠。”龍舟製作完成後,先安放在澤林老街上有200多年曆史的興隆寺中。

吉時一到,鞭炮齊鳴,鑼鼓大作,8名船伕將旱龍舟從寺廟裡抬出,按照“雨行有路,舟行有規,自下而上,自南而北”的路線行進。

整個龍舟隊伍由旗隊、鑼鼓隊、抬屈原像隊、抬龍舟隊等400多人組成。

所到之處,家家戶戶放起鞭炮,男女老少將花酒、茶葉灑向龍舟艙“祭送屈原”。中午時分,龍舟隊伍回到興隆寺。直到五月十八,龍舟都放在興隆寺接受祭拜。

到了農曆五月十八,經過和三天前相似的巡遊祭後,人們抬著旱龍舟來到當年淚別屈原的澤林咀河灘上,進行最後的儀式——“餞舟”。眾人一齊跪在舟前,領頭人點燃“天火”投向龍舟。儀式完成後,人們把焚燒後留下的灰燼掃到河中,將米飯撒至水中,表達對屈原的哀思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除了文化節主題活動外

主辦方還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精彩活動

帶您大開眼界,整整四天不停歇

燃情夏日,美好盡在澤林哦

鄂城雕花剪紙

鄂城雕花剪紙是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早年的《武昌縣誌》(舊時鄂州為武昌縣)就有清光緒年間花樣剪紙的記載。1885年本地開始形成帶徒學藝、專事花樣製作出售的行業。建國前,花樣剪紙藝人身背花樣箱,手搖貨郎鼓,走村串戶,出售“花樣”。

鄂城雕花剪紙是民俗的載體,內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具有原生態的樸實性特徵,又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地域性特徵。其構圖勻稱,刀剪俱用,其風格細膩、流暢、傳神,集實用性與裝飾性為一體。

剪紙形式有帽花、鞋花、拖鞋花、襪底花、扣帶花、背心花、兜花、圍涎花、枕頭花、帳沿花等,花樣品種累計2000餘種。

2006年9月,雕花剪紙被公佈為鄂州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雕花剪紙被公佈為湖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6月,雕花剪紙被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澤林人吳文安為代表的澤林剪紙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品貼近民生,弘揚正能量,曾當選鄂州市剪協副主席、顧問,現任市剪協理事。

圖為吳文安老師和他的作品【祖國萬歲】

社戲

活動當天

還能欣賞到鄂州人最鍾情的楚劇

楚劇是鄂州當地獨特的傳統戲曲

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

主唱大本頭戲、連臺本戲

以歷史故事為主,以唱功見長

首屆澤林旱龍舟文化旅遊節

售價20元的門票一張

全場通用

活動時間:

6月28日~7月1日

領取地點:

萬佳凱旋城29棟湖邊星盛傳媒

桂花名居小區旁易飛傳媒

服務熱線:

0711-2335028

不管你心動沒心動

吼吼~~心動不如行動!

6月28日

欣賞旱龍舟精彩表演,品嚐特色美食,

觀看世界盃

清涼一夏,約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