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爲張國榮寫《我》是這輩子最光榮的事

轉眼,2003年4月1日過去已有十年。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彈指一揮間,愛恨苦怨痴,只是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禁不住唏噓,原來哥哥已經離開我們十年了。說起來也很奇怪,即使十年過去了,哥哥似乎並未真的離去。即使離別的方式如此令人心碎和哀傷,當時光癒合了我們的傷口,他卻似乎只是去了一個遙遠而安靜的地方。

林夕:“Leslie告訴我什麼叫人歌合一。”

林夕說,當時做《紅》這張專輯時,他也完全沒意識到,那首《怪你過分美麗》會如此受大家喜歡。林夕說,他實在是真心的,真的就怪他過分美麗,哪裡有人這麼漂亮的。黃霑、倪匡都說張國榮眉目如畫,於是他就想,那我為什麼就不能寫一個更加厲害的《怪你過分美麗》呢?

張國榮作曲的許多作品都是由林夕填詞,兩人的合作非常默契。1996年,闊別樂壇多年的張國榮在《寵愛》之後,推出了這張全新粵語大碟《紅》。林夕包辦了整張唱片的詞作。而從此之後,張國榮便真正開始用靈魂吟唱生命。

林夕還說,他這輩子最光榮的一件事就是為張國榮寫了《我》,國語版和粵語版都收錄在2000年的大碟《大熱》中。張國榮個人顯然更偏愛國語版,在2000年的演唱會上,他每場都要唱兩遍《我》,中場唱一遍,終場再唱一遍。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林夕說,張國榮就是一個“很威風、很驕傲”的人,他是舉手投足優雅得體的貴公子,也是演唱會上長髮披肩的妖嬈歌者,I am what I am,不向無關的人妥協,在娛樂圈的紛亂中仍然保持著纖塵不染的人格。

黃霑:“他可能是上天恩賜給我們的特別禮物。”

黃霑說,其實他們很幸運,有這樣一個朋友,因為張國榮很可能是上天恩賜的特別禮物。香港人是看著張國榮長大的,從他剛出道美少年開始,一直看著他成熟,他就是中國文人筆下的“翩翩俗世佳公子”。但他的成功卻並非靠上天給的一張臉,相反倒是可被形容為在噓聲中成長。平日他我行我素,昂首闊步,敢為天下先,膽大到人人歎服;而大膽的同時,亦體察入微,每件事的細節,從不輕輕放過。

黃霑說港臺歌手,沒有人有張國榮那種特別的韻味,低音渾厚,共鳴又好,圓圓厚厚,入耳舒服,有似陳年干邑,醇醇地流入咽喉,暖洋洋而又帶著幾分誘惑。而在他心中,《奔向未來日子》那首《英雄本色2》的主題曲,更是絕唱。那種含蓄的滄桑,除張國榮外,無人能如此恰到好處地演繹。黃霑在世的時候還說,張國榮有一首歌,很想借他的詞來問一聲:哥哥,“可會知,你在我心中那份美”?

黃耀明:“我和哥哥屬於同一類人,又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人。”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張國榮和黃耀明,雖然兩個人並沒有特別的私交,卻似乎在各自身上印著對方的影子。2002年張國榮和黃耀明合作專輯《Cross Over》,春光乍洩的故事,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回到香港,梁朝偉換成黃耀明,長鏡頭變成麥克風,兩個極度自戀的人,在音樂上各走各的路,卻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碰了個面。

《Cross Over》裡有五首歌,一支MV。最出彩的是蔡德才為張國榮重新編曲的《春光乍洩》,瀰漫著頹廢的性感,讓人回憶起何寶榮在阿根廷的日子。而另一首重頭曲目就是張國榮作曲並配獨白,黃偉文填詞、黃耀明主唱的《這麼遠,那麼近》,這也是很多人偏愛的一首歌。在那首歌裡,哥哥低聲地說:我由布魯塞爾坐火車去阿姆斯特丹,望著窗外,飛越過幾十個小鎮,幾千裡土地,幾千萬個人,我懷疑我們人生裡面,唯一可以相遇的機會,已經錯過了。這種向左走向右走的遺憾,真是一種求而不得的美。


陳奕迅:“他是我的偶像。”

陳奕迅說張國榮是他的偶像,他說他以前是喜歡抽菸的,而且很久都沒戒掉,後來哥哥對他說:“你聲音那麼好,別吸菸了,你看我都不吸了。”於是陳奕迅就乖乖戒菸了。再後來哥哥的一些紀念活動,陳奕迅也會經常參加,在梅豔芳最後一場演唱會上,還和陳奕迅一起唱哥哥的《有心人》。

陳奕迅所有的作品中,人氣最高的大概算是《浮誇》,作曲人是C.Y Kong。而事實上,當時這曲子是C.Y Kong在聽到張國榮死訊後創作的,原曲Demo叫《Depression》。只是後來黃偉文填的詞和C.Y Kong的創作初衷大相徑庭。

不過在陳奕迅的作品中,的確有一首歌是明明白白送給哥哥的,就是那首林夕寫的《不求人》。請你不必擔憂,我會緊記你的心不會死。請你不必傷悲,永遠都不變愛你。踏破多少荒草,度過幾多里旅途,想知道今天你過得多好。請你公開天機,快告知我如何看破生死。請你挑選勝地,我有天總會見你,每個人都總會見你。

梁朝偉:“如果你心裡面有這個人,他去了哪裡又有什麼關係。”

在《雲妮鍾情》製作的悼念哥哥的節目中,梁朝偉說:這十年我時而會想起他,他還經常在我夢裡出現,如果你心裡面有這個人,他去了哪裡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