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這個翔安農民老伯的畫,美得讓人詞窮……

農民畫在翔安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根源來自於傳統民間壁畫。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翔安農民在傳統民間美術壁畫基礎上,以誇張的手法,濃墨重彩和鮮明歡快的藝術語言成就了獨具特色的繪畫。翔安農民畫因其拙樸、原生態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2011年,翔安農民畫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翔安農民畫作品《漁光曲》

在翔安有一位老人,幾十年來一直在做著農民畫傳承的工作,他就是翔安農民畫省級傳承人——梁金城。已經畫了大半輩子農民畫的梁金城,現在仍清楚地記得小時候畫的第一幅畫。

翔安農民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梁金城

第一次畫畫是這樣:那時候日本打到印尼,我們都被趕到巴厘島,頭上是猴子,地上是老虎。有次我們晾曬的衣服被猴子拿走了,看到猴子在穿衣服,母親叫我畫下來,我就趕緊畫下來。畫完之後拿到學校展覽,竟然得獎了,這對我鼓舞很大。

梁金城每天仍堅持外出採風

受到鼓舞的梁金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空就畫,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小閒小畫,大閒大畫”。梁金城作畫沒有固定的場所,船艙、床板、吃飯桌、田間地頭都是他創作的地方。一間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大大小小的紙箱裡裝滿了他的作品,沿著牆根一直堆到屋頂。另外,床上、地上到處是剛完成和未完成的畫作。

梁金城對農民畫進行了創新

繪畫技藝日趨成熟的梁金城,開始嘗試各種繪畫技法。這幅漆線雕風格的農民畫,就是梁金城一次大膽的創新。

一位老人對我說,你也有做漆線雕,如果用漆線雕做農民畫也很漂亮。我一想也是。我馬上打草稿,畫完之後考慮到上色之後肯定亂七八糟。我就考慮乾脆貼金,人物通通貼真金 。海水怎麼表現?因為沒有這種顏色,後來到五金店到處請教,最後一試, 果然一目瞭然。這位老人家一看,說我這樣畫很突出,地是黑的,人是金的,水是藍的,很漂亮。

梁金城在徒弟家中

伴隨著翔安農民畫的出名,梁金城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蔡厝向梁金城學藝的人越來越多。洪綢春就是其中之一,她是翔安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裡種有幾十畝地。因為早期學過刺繡,擅長畫國畫,在村裡她畫的牡丹小有名氣。梁金城時常來到她家為她指導農民畫繪畫技巧。

梁金城徒弟 洪綢春

他很關心我,沒幾天就跑來關心我畫得怎麼樣,畫得不好,他馬上指導我如何改。我改完畫好,再拿去給梁老師看,他覺得可以了,我就拿去區文化館參評農民畫。那天館長看到我的作品非常高興,馬上送我一些畫紙和顏料給我。

創作中的蔡培坤

梁金城的另一個徒弟蔡培坤,擁有海外留學經歷。因為蔡培坤的爺爺跟梁金城是好朋友,出國前,蔡培坤的爺爺就把他送到梁金城那裡學農民畫。

梁金城徒弟 蔡培坤

梁老師讓我從上色先來,那時候素描還不會,從上色慢慢地學,之後素描畫起來就很順。後來我出國了,在國外的時候也畫些農民畫。他們覺得這有特色,跟中國的國畫不一樣。我跟他們說這是農民畫,比較有農民特色。很多人都叫我畫些給他們,我那時候功力還不夠,我覺得還需要再跟梁老師學下。

梁金城向年輕一代講述農民畫歷史

海外的經歷讓蔡培坤更懂得農民畫的獨特性。現在,他也常常把梁金城接到他的創業基地,讓梁金城點評幾句他得閒時畫的農民畫。蔡培坤一直認為農民畫的傳承一定要結合商業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他的創業團隊正打算把農民畫與禮品結合起來。

用農民畫勾勒翔安美麗變化

梁金城一直認為農民畫記錄的是時代風貌,留下的是鄉愁。這一幅幅身邊熟悉的生活勞動場景,被農民畫永遠地保留在了繽紛的顏色和飽滿的畫面中。活到老,畫到老,是梁金城一生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