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詩詞16首作文素材&絕美意境海報,果斷收藏!

最近,大型文化節目

《經典詠流傳》

在央視黃金檔播出

這一系列節目形式新穎、頗有深度

邀請明星或音樂家

用歌唱方式演繹經典詩詞

開播後好評如潮

豆瓣評分一度達到9.3

如今回溯文化經典、感悟詩詞

已成為新的潮流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我們在此獻上節目前三期的

歌曲、詩詞及意境海報合集

並加以素材拓展。

《明日歌》

明·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素材拓展

明日歌

[明] 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評註:小孩子都會背的一首詩,但是節目裡從感嘆發展之快的角度來解讀這首詩,跟以往的閱讀理解題又有一些不一樣。確實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鄭淵潔說,賽場上,成功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對手的失誤,待明日大概也是這些失誤的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還以為是專門教育小孩的兒歌,而詩人竟是連中兩元的狀元,可見優秀的人有使其優秀的習慣,比如沒有拖延症。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素材拓展

《經典詠流傳》


經典如《苔》恰自來

擁有的不多,也可以像牡丹一樣綻放

300年前,袁枚將視線投向生長於潮溼陰暗處的苔花,讚賞其少人欣賞卻熱烈綻放的身姿。300年後,一個名叫梁俊的支教老師讀到了《苔》。他不通樂理,卻嘗試著彈琴作曲,並教會貴州烏蒙山下的孩子們吟唱。

梁俊老師說,想通過這首詩告訴這群山裡的孩子們,“我們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樣綻放,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

“這群孩子所擁有的資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他們卻有著最純真的愛。我也和他們一樣,從山裡走出來,不是最帥的,也不是成績最好的,就像潮溼角落裡的苔,人們看不見。但是他們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就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梁俊:讀古詩,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代人

2013年梁俊帶著新婚的妻子來到貴州省石門坎烏蒙山。2年的鄉村教書時光是快樂的,因為他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孩子。而對於孩子們來說,遇見梁老師則是一種幸運。

梁俊骨子裡的文人風骨讓他堅信:讀古詩,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代人。於是,他嘗試彈著琴,帶孩子們唱著古詩,並一首一首把它們記錄了下來。

梁老師給了孩子們希望的種子,這些種子在每一個孩子心裡、生命中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烏蒙山,不能教他們一輩子,起碼要讓孩子們想我的時候,能夠唱出這首詩”。梁俊老師懷揣著這一信念,為大山中的孩子們,譜寫了一本最棒的教材。

“我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些事情。‘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就是這首詩歌的意義。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們也一樣,找到生命的價值,等待綻放出來的時刻。我覺得,這個比我們的外表更重要。”

小小的苔蘚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在袁枚的筆下,它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沒有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髮的勇氣,在詩人筆下,儼然是可以媲美牡丹的蒼天大樹,這是發現之美、也是專注之美!也是對所有學生的激勵。

對於這首詩,在今年的高考中,就有可能出現幾個方面的考題,第一袁枚的作品,與袁枚並稱“乾隆三大家”的趙翼、蔣士銓的作品,一首小小的古詩,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故事,這也是未來高考的考題的方向。

《經典詠流傳》在春節、春運期間上線,在全國人民團聚的時間上線,無疑會釋放一種信號,即經典的文化知識需要全民共享,在未來的教育中,經典的古詩詞,勵志的人物故事,都將成為未來學習、推廣、考試的方向,對於2018年的考生來說,必須注意,只有注意,才能在高考中獨佔鰲頭。

《經典詠流傳》作為年頭重頭節目,對於2018高考的考生在閱讀理解中,其實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活躍於漢朝、唐朝、宋朝、清朝詩人的作品,都可能成為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重頭戲,期中知名的人物作品,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人的作品,都可能成為考察的方向,因為,這些人的作品,都是符合現代精神的 推廣、傳頌。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素材拓展

譚維維四種腔調演繹王冕的《墨梅》

《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

《墨梅》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一二兩句構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彷彿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則宕開一筆,讚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不願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

譚維維將少數民族音樂融入了歌唱中,“哭腔、水腔、秦腔、老腔”四種腔調的結合,氣場強大,把《墨梅》演繹出了一種“豪情”和灑脫不羈。

長沙銅官窯瓷器題詞

唐·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三字經》節選

宋·王應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枉凝眉》節選

清·曹雪芹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聲律啟蒙》節選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

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十一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十二

《將進酒》(節選)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山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十三

《送別》節選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蓮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十四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五

《贈從弟(其二)》

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十六

《木蘭詩》(節選)

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