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錢人家的媽媽爲什麼不給孩子餵奶?原因不簡單

母乳餵養一直都是最營養最便捷的,也在當今被提倡,母乳中的抗體是動物奶粉無法攜帶的,也是添加不了的。可是古代的皇后妃子,其實有錢有勢的媳婦都不餵母乳,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她們鐵石心腸不喜歡自己的孩子?

但是從秦始皇開始到同治帝之間,所有皇后和妃子都沒有親自哺育自己的孩子,生下皇帝的子女後最多隻能哺乳一個月,滿月後必須要讓奶媽來盡一個母親的義務。

尤其是清朝,孩子生下來最多讓你看幾眼就被抱走,由專門的奶媽伺候,皇帝的女人要想看孩子還得皇帝許可,根本不可能三天兩頭的跑去看望自己的骨肉。連看都困難,更不用說餵奶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女子分離的局面?餵奶已經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了,原因有一下幾個:

第一,愛護身體。能走到這個位子的都不是一般人,地位高貴,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一切都是高規格待遇。自己心疼不說,他男人也心疼,皇帝不願意自己的女人受苦,這也是每個男人都有的共同心聲,但皇帝有足夠的資本,請一群奶媽在他眼裡都不是個事。

生孩子是女人最為痛苦的事,除了撕心裂肺的疼痛,身體也會變得虛弱,餵養孩子就會加重身體負擔,這類平時走路要人牽著,起床要人穿衣,連洗臉梳頭都要丫鬟伺候,她們也根本不會去為此付出,又要餵奶又要哄孩子很累人,所以丟給奶媽也是她們巴不得的事。

第二,擔心身材變形。有地位的女人都是吃青春飯,特別是皇宮裡的女人,競爭對手排成行,一個不留神就會失寵。

而討得皇帝歡心的基本手就是最原始的性慾,而容顏是促成興奮的導火線,美貌的女人更容易讓男人動心。受不受寵關鍵要看皇帝臨不臨幸你,所以保持婀娜的身材是不二法寶,在後宮競爭上犧牲孩子的哺乳是值得的,有了權利才有一切,假如失寵了,同時給十個孩子餵奶也無濟於事,所以她們選擇了身材,放棄原本屬於孩子的乳房。

哺乳後乳房就會鬆弛下垂,影響美觀和手感,皇帝是非常挑剔的,很在意這些細節,美麗的臉蛋配上熬人的雙乳,更吸引皇帝。

第三,皇帝不允許。後宮亂政一直都是皇家忌諱的,怎樣杜絕是皇帝很頭痛的事。母以子為貴,憑著兒子高貴後很容易變得驕傲,變得貪婪,更想通過兒子得到更多的權利,干預朝政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皇帝就製造妻與子之間的距離,沖淡他們之間的感情,養育之恩要大於生育一之恩,人都會依賴信任小時候給你喝奶的,陪你最多的那個人,即便是後來知道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也會有隔閡,在意見相左的時候會毫不顧忌的爭奪,在兒子當皇帝時減少母親爭權的幾率。

第四,避免了溺愛嬌生慣養。讓孩子更早的學會獨立,擁有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獨立勇敢的社會經驗。這在清朝是普遍的,每個皇帝的女人生下孩子,立馬被抱走,嬪妃都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要到特定的日子才能見到兒子的面,弄不好皇子還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到底是誰。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也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大家都知道,在哺乳期婦女是性慾很低的,不來例假,更不容易懷孕。最討皇帝歡喜的就是性生活、生孩子,皇帝具有最高地位,女人越多越好,性慾越強越好,子女越多越好。誰給他生的孩子(男孩子最好)越多他越喜歡誰,一來證明他是個猛男,二來可以保證皇家香火旺盛。

舉個例子,唐高宗的原配皇后是王皇后,但她沒能早早的給皇帝生下孩子,哪怕是公主也好啊。李治的長子是宮人(比捷舒還低)劉氏所生,接下來蕭淑妃搶著生了兒子李素節,讓蕭淑妃一下子成了比肩王皇后的紅人,而武則天也爭氣,一連生了四個兒子,讓李治高興的不得了,從才人跳到皇后的位子,憑著生的兒子多一步登天。

假如王皇后早些生了兒子,立為太子,蕭淑妃和武則天也不敢輕易向她下手。所以這些女人拼了命的要給皇帝多生孩子,寧可省去哺乳期,因為一旦給孩子餵奶,少說也要一年時間,完了還要調理身體,無形中耽誤了寶貴的時間,至於懷得上懷不上,她們更願意去嘗試。

這是一位養豬的學人得出的結論,養豬場老闆為了提高母豬的產仔數量,提前給豬仔斷奶,沒有了豬仔喝奶,母豬就會提前發情,排卵受孕。這樣的道理在養殖場被普遍使用,因為時間對老闆來說就是金錢,就是利潤,提前給仔斷奶,有的乾脆直接改為人工餵奶,以便母種提前發情受孕,提高產量。

這也是那些皇帝的女人不願給孩子餵奶的原因,乘著年輕美貌多給皇帝生龍種,日後成為競爭的寶貴資源。古代的孩子成活率低,即便是擁有最好物質條件的皇宮,生的少了萬一夭折了,就會前功盡棄,越多存活率越高,清朝最後那些皇帝就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過繼別人的兒子來當皇帝,你還想做皇太后?

綜上種種原因,古代皇帝的孩子吃不到自己母親的奶,雖然吃的是奶媽的奶,但對於母親來說,無異於人工餵養。皇宮的女人為了達到目的,情願放棄哺育的天職,也是被現狀逼的,她們心裡還是難受!